关于《鹤唳华亭》结局的解读,我迟迟不肯下笔,既不是因为心中万千沟壑无话可诉,也不是手中之笔无从点墨之处。
整整3天的时间,《鹤唳华亭》大结局我琢磨了不下数十遍。乃至一字一句,一桢一画都反复推敲,希望寻找到答案,无奈可解脱处依然没有出现在神佛与山水之间。无从解惑时便拜读前辈们的高见,但都与心中所想还有些距离。
武德侯被皇帝所害,顾逢恩知道真相后逼迫前去扶灵的太子谋反,太子忠孝不能两全于是和顾逢恩双双自尽,陆文昔也在生下孩子后随太子而去,这样的结局基本上还原了原著悲剧的收场。而主流的解读大体也与上述一致,但小可心中却有另一番天地。
众口难调,也许编剧正是因为预见了这一点,所以才会留下一个开放式的结局,给大家想象的空间。毕竟这种爱而不得的境界怎么也得让观众感同身受。
武德侯以长州之危逼迫皇帝在太子与齐王之间做出抉择,最终的结果就是齐王被降为郡王,远赴齐地就藩。而长州之危也在半日间就被武德侯化解。
解除长州之危后,顾封恩凭借军功被皇帝封为河阳侯,长州镇守副都督,顺利的接过了武德侯的衣钵。皇帝是忌惮武德侯在军中的势力,但这样的安排也是无奈之举。在当时的局势下,想要彻底消除长州之危必须依靠武德侯所率领的顾家军,如果此时撕毁与武德侯二十年前达成的协议,很有可能导致家破国亡的结局。晋封顾封恩一是因为他确实有功,理应嘉奖;二是向武德侯纳的投名状,再次言明卿不负国,国定不负卿的承诺。
所以经过一年的艰苦作战,武德侯才终于大获全胜,收复全部失地,击敌百里。皇帝收到的战报乃武德侯亲书,在太子晨定时候皇帝才告诉了他这个消息,由此可以推断出此报必定是前一日送达到皇帝手中,而第二日太子晨定时又收到了加急战报,说武德侯回城途中遭遇敌军袭*,为国捐躯。哀报传来,这才圣天子震惊,太子更是急火攻心,口吐鲜血。
武德侯到底被谁所害?很多观众一口咬定是皇帝密令李明安在武德侯回城途中所为。但是仔细研究下剧情,却发现其中的不合理之处。皇帝是忌惮武德侯兵权不假,但是想要*死这样一位纵横边疆数十年的将领又谈何容易。
此前皇帝调天长卫划拨李明安统筹不光是解除李柏舟手中的兵权,也是借机制衡远在长州的武德侯。但是经过两次长州之危,天长卫的军队已消耗殆尽。长州一直牢牢的掌握在顾家军的手中,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们的耳目,所以李明安根本无兵可派,也无人可用。万不能组织一支强大的军队袭*回城的武德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