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的通讯设备是什么,100年前的通讯设备有哪些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3-16 19:10:40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有人的地方就有相思。自古以来,通讯工具便是人们寄托思念和维系感情的重要纽带。

回顾漫漫历史长河,从书信到电报、人工交换式电话机、寻呼机、“大哥大”、小灵通,再到现在的智能手机,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人们的通讯工具发生了过去几千年来未有的巨变。

每一种变化后面,都留下了特有的时代烙印,也折射出7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1

书信是人们使用历史最悠久的通讯方式。薄薄一封信笺,跨越千山万水,奔向久久不能相见的亲人、爱人,里面装的被眼泪打湿的家书,更是说不尽的人间悲欢喜乐……

没有电话、手机的年代里,书信成为了相隔千里的家人间沟通的桥梁,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书信仍然是普通老百姓最常用的联系方式。

70年代的通讯设备是什么,100年前的通讯设备有哪些(1)

不过正如诗中所说:“从前书信很慢,车马很远。”那时候的人们,觉得最漫长、最难熬的恐怕就是等信的日子……寄一封信,最少都要20天,有时候要更久。

田间地头,有许许多多的老人望眼欲穿地等待着儿女们的来信,有的老人因为不识字还得请有学识的人帮忙读信,再提笔代写一封回信。

70年代的通讯设备是什么,100年前的通讯设备有哪些(2)

如果有紧急的事情,也可以发电报,但那时候的电报特别贵。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职工工资普遍只有一两百元,发电报一个字收费一毛三分五,但是地址和姓名也计费,一封电报要两元左右。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时间,价格也有波动,但总地来说价格都十分高昂。

70年代的通讯设备是什么,100年前的通讯设备有哪些(3)

因此,对大部分普通家庭来说,一旦要发电报要说的都是十万火急的事情。例如家里亲人病危,妻子生下了孩子……人们收到电报看完内容后,往往不是嚎啕大哭,就是哈哈大笑,电报带来的笑和泪也成为了一个时代的印记。

2

后来,人工交换式电话机,俗称“摇把子”电话开始出现。这种电话需要发出电信号呼叫总机,经过对话总机转接到呼叫方号码,然后才能进行通话,打长途到农村,少说要等几个小时,一两天打不通也很常见。

虽然拨号麻烦、样子古板,但人们对亲人的思念胜过了一切,很多地方打电话的人们排起了长龙。

1983年,上海开通中国第一家寻呼台,BP机也就是寻呼机出现了。人们开始了即时通讯,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可以被找到。那时候的寻呼机,分为数字机和中文机,数字机别人呼进来只能看到一串数字,汉字机相比数字机要方便许多,可以直接显示寻呼人的姓名、电话及事情内容。

70年代的通讯设备是什么,100年前的通讯设备有哪些(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