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中国鲎
鲎同样是一种古老的海洋生物,已在地球上存在了至少4.5亿年之久,比恐龙出现的时间还早2亿多年,经历多次物种大灭绝而幸存至今。中国海域内有中国鲎和圆尾鲎两种,大多分布在广西北部湾沿海。因为所谓的食补作用,鲎遭到人们的过度捕*,数量急剧下降。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中,中国鲎被列为“濒危(EN)级别”。
目前中国鲎的主要威胁为:过度捕捞和利用、栖息地破坏、人为干扰等。
5 儒艮
寿命可长达70年以上的儒艮,是草食性海洋哺乳动物,多出入于离岸不远的海草床或者河口区域,每天要消耗45千克以上的水生植物。儒艮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我国的濒危物种之一,目前种群数量极其稀少。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南部沿海。
目前儒艮的主要威胁有:船舶撞击、渔网缠绕、海草床严重退化导致栖息地萎缩。
1 选择食用可持续海鲜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过度捕渔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带来的危害,一些机构会发布“可持续海鲜消费”名单,列明哪些鱼可以食用,哪些鱼的产量较低最好不要购买食用。包装上带有“MSC”标签的就是可持续海鲜产品,表明这个海产品是遵循可持续的原则进行野生捕获或养殖的,并有一套可追溯的标准体系。
2 节能减排
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会导致气候变暖、海水升温,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还会导致海水酸化,许多海洋生物因此面临灭绝风险。平时选择绿色交通工具出行、随手关灯等,都可以减少碳排放。
3 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每年全球约有800万吨塑料垃圾流入海洋,对海洋造成污染。塑料不仅在海洋中难以降解,还会被海洋生物误食,或缠绕海洋生物使其受到伤害甚至死亡。更可怕的是,最终塑料会分解成微塑料,通过食物链最终回到我们的餐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