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秦聪聪
春节承载着喜乐和团圆,这个一年一度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里,总有一份责任与坚守。他们身着一袭白衣,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用爱与守望,给予人们挥别病痛、战胜病魔的力量。
健康所系,他们用坚守为健康守新年。岁月静好,离不开他们的担当与奉献。兔年春节,我们将目光投向大年初一值守门诊的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主任管庆波,听听他的春节故事。
以下为他的讲述:
辞旧迎新,大年初一,今天我看门诊。
一大早出门,满眼可见张灯结彩,心情像那阳光,飘上树梢。在这迈入花甲的年岁,脚步却感觉特别轻快。
走进熟悉的医院,看见那一张张坚守岗位的年轻面孔,有些晃神儿。时光荏苒,一转眼,几十年就过去了。
选择从医,自然而然也就选择了奉献。在这种千家万户乐享团圆的日子里,也有患者需要就医。于是,医院需要正常运转,那么,自然而然,就需要有医护人员站出来、顶上去。年轻人说,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但像我们这样真正经历了岁月风霜的人,却很少说热爱,大概是因为这些早就成了镌刻在行为与思想中的习惯:患者需要,我们就在。
特意绕道急诊,大概就是往年春节期间的模样。前段时间,这里一度成为“风暴眼”,紧张忙碌,甚至可以说是拥挤。
当时,医院为实现保急诊、保重症目标,统筹医疗资源,抽调资深专家充实急诊力量,包括内分泌科、心内科、消化科、肾内科、血液科、神经内科、风湿免疫科、肿瘤科、感染性疾病科、全科医学等众多专业救治经验丰富的副高级以上职称专家都过来看急诊门诊。
我当仁不让,第一个过来。不得不说,新冠病毒考验着我们的健康防线,其感染能力也让医疗系统承受巨大压力。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齐心协力,目前门急诊中的新冠感染者数量已有明显回落。
来到门诊,见面时候的一句“过年好”,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很多人的传统观念中,春节期间不看病,但是这一天下来,我也看了三十几个病号。
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垂体瘤……大都是内分泌代谢专业常见的疾病,因为平时我的门诊时间是周一,他们大多是没有提前预约的新面孔,但选择来到医院,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健康。
门诊结束之后,我又问了问病房情况,尤其是那几个病情危重的病号。
17床是我的老病号了,糖尿病多年,可他平时不太注意,这次紧急入院。从症状来看,我初步怀疑是酮症酸中毒,下医嘱完善相关检查,目前正在对症处理,今天好歹能喝水、进食流食了。
除此以外,还有几个肺炎的重病号。
前段时间,随着社会面感染的增加,因为呼吸症状就诊的患者数量激增,医院统筹管理,统一调配床位、人员和设备,呼吸、消化、内分泌、神经内、心内、神内、风湿免疫、中医、心外、胸外、皮肤、推拿等各个科室都投入到新冠患者的救治中,以最大限度满足患者的临床救治需求。一开始,我们科是派出人手支援呼吸科,2022年12月26日,我们内分泌科病房也被征用为重症救治病房,收治那些合并基础疾病尤其是内分泌代谢疾病的肺部感染患者。
就一天时间,收治的患者一下子就住满了病房。那是我“阳”的第10天,体力还没恢复。我们的医护人员也因感染减员,但能上岗的都在岗,即便大家都在超负荷运转。
我办公室里有张老沙发,很累的时候可以躺一躺。但是,从白天到黑夜,那段时间其实基本没有可以躺下的机会。
病毒感染后合并细菌感染、白肺、呼吸困难、缺氧……日夜兼程,忙碌不止。面对这些患者,大家用精准药物治疗、细致入微的护理、俯卧位通气等方法,给他们提供专业有效的救治方案。
“阳康”的同事陆续返岗,每位医护人员都在尽心尽力守护患者。直到现是在,我们的护士长还时不时地咳嗽,但面对抢救时,没有人退缩。
比较欣慰的是,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那些本已经放假在家的学生,在新冠救治的关键时刻,能够返回实习岗位。医者的使命与担当在传承,孩子们开始理解并勇于承担救死扶伤的责任,等我再老些,可以放心把生命交到年轻一代的手上。
腊月二十八那天,我的两位老乡出院了。89岁的老母亲和63岁的闺女,感染后因肺炎入院。当时,老太太的肺里几乎就是一片白。幸运地是,经过这段时间的治疗,她的情况已经明显好转。
出院前查房时,我再三叮嘱他们回家生活上要注意营养饮食和适当运动,同时一定坚持俯卧位通气。
能趴就趴,这是我最近经常叮嘱患者的一句话。俯卧位通气能有效改善供氧,这在肺炎的救治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老太太的顺利出院,给科里的同事们莫大的鼓舞,虽然到现在病房还一直是满员状态。
除了临床救治工作,我还在准备争创国家区域临床医学中心的材料。春节假期时间相对宽裕,终于可以抽出大段的时间来细细打磨。新的一年,希望学科发展更进一步,为医院发展贡献力量,更好地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最后,祝大家兔年安康,所愿皆得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