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门诊实录
“朱医生,我嗓子不好,能有什么好办法吗?“病人问。
“你可以每天吃些百合。”我说。
“百合我已经在吃了,而且每天我都在炖白木耳。”病人说。
“白木耳?白木耳不行,你不能经常吃。”我说。
“啊?为什么?白木耳润肺润嗓子的,我为什么不能吃?”病人追问。
“你脾胃功能不好,所以能吃百合,但不能吃白木耳。”我说。
“我还是不理解,朱医生你能解释解释吗?”病人说。
“那好吧!”我说。
木耳与中医
木耳的中医记载最早在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不过其是列于“桑根白皮”这一味药材的条目之下,且记载非常简短,其文曰:“五木耳名檽,益气不饥,轻身强志。”但其“五木耳”是当今的白木耳是不能确定的,因为按照《神农本草经》的记载五木耳是生于桑树之上,而今日的白木耳即银耳(下文均以银耳作为称谓)则不是生于桑树之上,根据现代的银耳种植技术是采用阔叶树作段木栽培,阔叶树包含很多种树木比如榆树、柏杨等。因此如果将《神农本草经》中的记载生搬硬套到银耳上是不严谨的。
东汉之后直至明代,关于木耳的中医记载均未明确把黄、白、黑木耳进行区分,只是记载质地软的木耳可作为食物食用。而将银耳单独记载的书籍最早是唐代的《酉阳杂俎》,此书是一本唐代的笔记小说集,因此在中医上的参考价值较小。宋代的《清异录》也有银耳的记载,不过此书也非医书而是古代文言琐事小说,也只能作为参考。
因此关于银耳的中医药效在清代之前是不清晰的,以明代的《本草纲目》为例,在木耳的条目记载中分别记载了桑耳、槐耳、榆耳、柳耳、拓耳、杨栌耳,当时的古人以何种树木上的木耳来确定其药性,《本草纲目》中并无银耳的明确记载。
银耳直到清代末期及近代才出现了滋阴润肺的记载,而将其收载的医籍质量一般,参考价值欠佳。
因此从整个中医的历史来看,银耳的药用价值应该并不显著,因为无论是药方还是医案,以银耳作为主要药材的记载非常稀少。所以银耳的药用价值应该一般,作为平时的饮食问题不大,但要论治病救人可能还没有达到这个功效。
银耳的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