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感悟,培养孩子的精辟语录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5-10 18:07:56

09

求职的你:

请展现出你的学习性和成长性

你最终要走入社会,有必要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年轻人。

当然,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学生,并非“成品”,但你们需要展现出学习性和成长性。我参加过几次招聘会,很少看年轻人此刻的水准,而是会判断他未来的成长空间。有时候,甚至要求没有电视行业经验者优先。很奇怪的逻辑,对吗?因为我意识到未来将是一个跨媒体时代,电视、广播、网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不会电视,我还可以教你;但你只会电视,我如何教你呢?

当然,我也格外看重一个人本身,这没什么数据可参照,只能凭经验和直觉。优秀的人才进入合作的团队,可以激励别人,也被别人激励。你在一生中可以从事各行各业,唯一不能改行的,就是做人。

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感悟,培养孩子的精辟语录(17)

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感悟,培养孩子的精辟语录(18)

10

给“佛系”的你:

试着改变一下世界吧

活得较真才好玩儿

有一个同学提到我书里写过,1993年创办《东方时空》的时候,我们经常就某些不同意见,跟领导进行“激烈”的对话,但现在的年轻人却没有了这种激情和力量,到底是为什么。

我觉得他用的“激情”和“力量”这两个词挺有意思,正好代表了问题的两个方面。

所谓没有激情,可能是因为我们现在越来越务实了,工作不过是养家糊口的一件事,干吗那么较真呢?得罪了领导对自己并没有好处。那时我们为什么敢跟领导吵?因为我们心目中有比生存更有价值的东西,就是真理,就是我们认为“正确”的事情。我们不能不为之较真儿。

就好像四个人打牌,最怕的就是其中有一个哥们儿输也无所谓,赢也无所谓,一点儿不投入,最后大家都觉得很无趣。生活中也是,每天我们做的事,真有多大意义吗?不一定。但是总得投入吧?投入才有趣啊。跟领导吵架,也是一种情感的投入。而奇怪的是,只要你有真本事,只要你毫无私心,并不会发生什么严重后果。

没有力量,往往意味着上级给了下属某种暗示:你不能吵架。当个什么样的领导,也是一门学问。我建议你们当一个尊重部下、允许部下跟你们吵架的领导。

我过去当过几年制片人。那时对同事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该想的事得你们想,你们该想的事得我想。”我该想的是什么呢?怎么把节目做好。他们该想的是什么?工作条件、环境、待遇等等。都为对方着想,就对了,千万别错位。我也从来不坐办公室,总在各个办公室之间溜达。有争执的时候,我对了就对了,错了就承认错了,还给人鞠个躬。

罗大佑的歌中唱:“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和你?”没有答案。但你起码得试着改变一下世界吧。活得认真才好玩儿,对吧?

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感悟,培养孩子的精辟语录(19)

11

空虚的你:

感触表达之间还有追寻

有一位学者的话让我触动很深。她说,创作往往包含着三个步骤:始于“感触”——比如你被一件事或一个人打动,想要创作一首诗;终于“表达”——这首诗最终完成了;但中间这个词是最重要的,有了“感触”没有立即“表达”,而是要去“追寻”——经历了足够漫长的“追寻”,等到一切成熟了,才会有完美的“表达”。

我的感慨来自当下这个时代:绝大多数人都是感触完了就表达,谁还会追寻啊?

平时经常遇到一些人要加我微信,我说我不用微信,也不上微博。他们就问,那你怎么了解微信上的内容?我说,如果真有足够的价值,我一定不会错过,哪怕绕过八百道弯儿它也会来到我面前,让我看到。到了我这个年龄,已经不需要心灵鸡汤了。朋友圈里的很多东西都是感触完了立即表达,没什么价值,寿命很短。

在我喜欢的电影当中有一部叫《辛德勒名单》。斯皮尔伯格买下剧本之后,曾经放了十年,这就是追寻的十年。各种各样的创意、文稿、文件,再加上探讨、挣扎、否定、激动、消沉等,都会出现在这个过程中。电影完成之后,他轻描淡写用一个“十年”就把一切都带过去了,其实会这么简单吗?

所以,我现在经常用这三个词衡量自己。做任何一件事情,是不是一有了感触就急于表达?有没有经历追寻的过程?尤其在当下,如何在“感触”和“表达”之间加入“追寻”,我觉得是这个时代必须思考的。

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感悟,培养孩子的精辟语录(20)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