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年7月23日
地点:海南省澄迈县
“你看,还真有胆大的!”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刘长安爬上堤坝,指着海滩上被围垦的红树林说。
据群众举报,澄迈县近海岸存在红树林被围垦的违法问题。督察组决定由来自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的刘长安带队,假扮成游客前往暗查,第一时间掌握实际情况。
海南的夏日,艳阳高照,地面接近40度高温,为了获得一手证据,他们爬围墙、走泥路、登堤坝,飞檐走壁、汗流浃背,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最终查实情况并完成取证,用实际行动诠释生态环保铁军精神。返回驻地后,他们不顾白天辛劳奔波,连夜调度材料、分析情况,进一步把问题查实查准。
第二天清晨,同事们好奇地问:“长安,你的脸怎么晒得红彤彤的?”而他,却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供稿:欧博粤 华南督察局
从“老对手”变成新战友
时间:2019年7月19日9:10
地点:中央第八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驻地组资料工作间
中央第八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资料工作间里的两位“主人”,一位是刚刚从吉林省生态环境厅到生态环境部挂职的吴学峰,一位是东北督察局的李献争。
李献争的工作是“运动”式的,要安排督察组30多名人员的衣食住行等后勤保障,忙忙碌碌,跑来跑去。而吴学峰的工作则是“静止”式的,他是看门人,要保证资料室的大门从每天早7:00到24:00保持开放,他又是资料保管员,还要管理好装在4个大保险柜中的每一份资料。两人一静一动,为大家提供了良好的后勤保障。
督察工作刚刚开始,两人的配合居然这样默契。原来,他们已经是老朋友了。在去年开展的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期间,吴学峰和李献争就天天打交道,那时,二人是督察与被督察的关系。如今,二人肩并肩共同作战。有了过去的你来我往,双方知根知底,互相信任,现在配合协作自然十分到位。
供稿人:扈黎光 东北督察局纪检组组长
一只厉害的“蚊子”
时间:2019年7月29日
地点:中央第八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信访工作间
“蚊子居然这么厉害,咬人真痛。”柯滨说。他的右手小指肿得像小胡萝卜,动作不便,打字只能使用食指,成了一指禅。到了深夜,手指痛的受不了,同志们围了过来,仔细观察发现,不像普通蚊子咬的。于是大家将他带到医院,经抽血化验,发现他的尿酸值已经500多了,超出人体正常最高限值。医生说“手指肿大是因血液中尿酸升高,造成痛风病”。原来,“咬”人的不是蚊子,是尿酸。
柯滨连续7次参加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每次都负责群众信访案件办理工作。由于熬夜多、压力大,每次他的尿酸都会升高,但他重来没有与人提起过。他的心愿,就是让老百姓的每一个诉求都得到有效受理和解决。
供稿:扈黎光 生态环境部东北督察局
“群众满意了,才说明我们工作到位了”
时间:2019年7月25日20:30
地点:青海省海东市海东宾馆
“您好,我是中央第六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的督察人员,给您打电话是想向您了解一下,您举报的关于海东工业园区临时砂石备料场私设暗管偷排污水问题,已经完成整改,请问您对整改结果是否满意?您还有什么诉求么?”打电话的是督察组武宁同志。他正根据白天现场核实情况,逐一对信访人进行回访。与武宁一起挑灯夜战的还有督察组梅伟和王栋两位同志,他们俩负责电话记录和随时提供现场查阅情况。
当电话那头传来“嗯,我对你们的处理结果满意,谢谢你们”时,3位同志都会心地笑了。大家激动地互相鼓励:“群众满意了,才说明我们工作到位了。群众满意,是我们督察的最大动力。”
对群众举报问题进行实地回访,是下沉督察的一项重要任务。下沉海东组严格按照要求,在核实问题线索的同时,及时对重点举报整改情况进行回访,进一步推动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得到解决。
供稿:刘传义 华北督察局
来源:生态环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