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一致性偏见,父母理性的态度,独立的思考,离不开自我反省、自我教育。
教育学家克鲁普斯卡娅说:“对双亲来说,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
孩子是大人的镜子,孩子身上出现的任何问题,很大程度都能在父母身上找到根源。
家长身正才不怕影斜,父母的人格心性也会辐射到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
就像哪吒的父亲是一城总兵,为一城百姓负责,母亲身兼降妖除魔的重任,哪吒也潜移默化承接了他们的思想精髓,才会在后来力挽狂澜、挽救全城。
当哪吒打败夜叉救回小女孩,村人反诬赖他想害人时,哪吒的父亲始终相信他。
反观我们很多父母能做到吗?
有次家长会后,我亲眼看到一位父亲在老师指出孩子的问题后,一个耳括子就扇过去了,嘴里骂骂咧咧训斥,丝毫没有顾及孩子的自尊。我很难受,这样的父亲,对孩子又是一个怎样的榜样呢?
也许有人会说,有的孩子就是满嘴谎话,不能信。但你是否想过,孩子生下来就是个谎话精吗?他为什么撒谎?你了解吗?他经历过怎样的心路历程,你知道吗?
没有不想成为好孩子的儿童,只有在成长路上被扭曲了价值观的病态心理。试想一下,若魔童哪吒的父母也用偏见来看待他,结局又会怎样?
父母不是神,当然也会犯错,父母角色的重要,让家长的自我教育成了家庭教育的前提。
当孩子出现行为偏差,大人往往焦虑急躁,反而被情绪控制,口不择言。父母多反思自己,才能在孩子发脾气时冷静下来,先接纳他,将他带离坏情绪的漩涡,孩子的心得到安抚了,又会是那个明事理的好孩子了。
说穿了,道理孩子都懂,只是他的心受了伤,需要理解与安抚。
心理学家说过:“父母打骂孩子肯定不对,但任何人都有情绪失控的时候,好的教育,不是让父母当神,而是教会他们,用爱,及时弥补和愈合孩子的创伤。”
03 如何帮助孩子走出一致性偏见?哪吒的成长经历,给了我们无数启示,那些被贴上醒目标签,被视为无可救药的委屈、无助、倔强的孩子们,父母要如何帮助他走出内心的牢笼,拥抱阳光?
第一,给他一个“抱持性环境”。
当孩子情感受挫时,如果能得到他人情感的支持、理解,让孩子去发泄情绪,感受周围人给予的宽容和关怀,那么这个孩子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会从焦虑、抑郁、愤怒中走出来,心灵也会因这份照顾而获得成长,这个环境我们称之为“抱持性环境”。
在电影《银河补习班》里,马飞是老师眼里的“坏孩子”,大家眼里的“学渣”,他能成功逆袭,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他父亲,邓超所饰演的马浩文给予的“抱持性环境”。
当老师说马飞“缺根筋”时,马浩文告诉儿子:“记住,不要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你是地球上最聪明的孩子。你的脑子能一直想,你就永远不会缺根弦。”
“每个人心中都有座桥,把自己的桥修好,是世界上最大的事情。”
父亲的肯定总是能将马飞拉出自我否定的误区,重新燃起理想的火光。
孩子很容易在他人的否定中,产生自我怀疑,抱持性环境给予孩子的接纳和认可,让他能在安全的环境中展露真实的自己,自我觉醒。
成长中最大的敌人一直都是自己,自己对待人生的态度,如何看待别人对自己的态度,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一直是每个人成长的重大课题。
但这些都需要一个坦然接纳自己,自由成长的环境,抱持性环境对孩子无条件的信任与支持,就能让孩子内心有靠、眼中有光。
第二,相信他、认可他、欣赏他。
网上看到一段话,我特别认同:
不是因为你在孩子身上看到了希望,才去相信他;而是你相信他,你才能看到希望;
不是因为你的孩子成长了,你才去信任他,而是你信任他,你才能看到他的成长。
教育专家曾讲过一个“多动症孩子”到“清华学生”的事例:
一位母亲参加家长会,幼儿园老师告诉她,孩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3分钟都坐不住,最好看看医生。回家儿子问老师说什么?母亲忍住心酸,说老师表扬了,以前连一分钟都坐不住,现在能坐两分钟了。当晚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饭。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告诉她怀疑孩子有智力障碍,最好检查一下。出了教室她就哭了,回家后,对孩子说,“老师夸你了,说你并不笨,再细心些,还能超过同桌。”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亮了。
初中家长会,儿子第一次没在差生的队伍里。高三毕业,儿子收到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刹那间痛哭失声,对母亲说:“我知道自己不是个聪明的孩子,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欣赏我......”
孩子也许还不够优秀,但父母的信任与欣赏能破除偏见,给他自信,而自信是他走向成功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