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之源 (为剑鸣篆刻)
洛阳过年 (为剑鸣篆刻)
编者按
2020年春节临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作为中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全世界炎黄子孙最大的“乡愁”,“过年”承载着多少人的美好记忆!春节风俗千万种,春节故事讲不完,春节文化厚且深。您知道吗?作为黄河文化遗产中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春节就起源于咱们洛阳。
为了帮您了解春节与洛阳的渊源及博大精深、异彩纷呈的洛阳春节文化,自即日起,洛阳网开设《春节之源 洛阳过年》栏目,与您一起走进“春节里的洛阳”。
1、正月初一咋就成了“春节”
将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距今历史才100多年。
“春节”这个词在历史上出现得很早,《后汉书·杨震传》曰:“春节未雨,百僚焦心,而缮修不止,诚致旱之征也。”不过,这里的“春节”指的不是“正月初一”,而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到了南北朝,“春节”则泛指整个春季。
正月初一,历史上也有多种叫法,先秦时它被叫作“上日”“元日”等;两汉时期它被叫作“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被称为“元辰”“元日”“元首”等;唐宋元明呢,则被称为“元旦”“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被叫“元旦”或“元日”。它被叫做“春节”,是辛亥革命以后的事。
1912年,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发布《临时大总统改历改元通电》,宣布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元年元旦。
1912年3月,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中国历史进入北洋政府时期。北洋政府延续了辛亥革命以来的变俗行动,发布公告“现在共和政体业经成立,自应改用阳历,以示大同”,然而在民间,仍按传统沿用夏历。
1913年,有人向袁世凯呈上一份四时节假报告称:“国旧俗,每年四时令节,即应明文规定,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我国民都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假一日。”袁世凯只批准正月初一为“春节”,例行放假,并于次年(1914年)开始施行。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公元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同年12月23日,政务院第十二次会议通过并公布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度假办法”,将“春节”列为法定假日之一,从此,公历1月1日被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被称为“春节”。
2、洛阳是春节的重要发祥地
春节指的是农历正月初一,农历也称阴历、夏历。下面,跟随洛阳汉魏故城管理所名誉所长、著名学者徐金星的讲述,咱们溯一溯夏历的源。
“中国古代有六历之说,分别为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夏历就是夏朝的历法,再具体一点,就是《夏小正》。”徐金星说,夏历以正月为岁首(一年之始);商灭夏,改夏历为殷历,以夏历十二月为岁首(一年之始);周朝建立,改殷历为周历,以夏历十一月为岁首;秦统一天下,以夏历十月为岁首,秦历一直沿用到西汉初年;汉武帝时期,诏令司马迁等人“议造汉历”,《太初历》诞生,《太初历》恢复夏历制度,以夏历正月为岁首。此后历朝历代,除了王莽时期、曹魏时期、武则天时期历法做过短暂改变,夏历一直沿用至今。
“夏历以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一年的第一天,夏历是在洛阳完成,因此可以推断出,春节起源于洛阳。”徐金星说。
而在知名历史学家郑贞富看来,《夏小正》之前,中国还有两部早期历法《华胥历》和《伏羲历》。
《华胥历》是华胥氏发明并使用的历法,华胥氏是中国上古时期母系氏族社会杰出的部落女首领,现今孟津县西部的宜苏山,就是华胥氏之都。《伏羲历》是在《华胥历》基础上修订而成。洛阳是伏羲画八卦之地,八卦是《伏羲历》的哲学依据,《晋书·律历志》载:“昔伏羲始造八卦,作三画,以象二十四气。”
“到了夏代,在《华胥历》和《伏羲历》的基础上,《夏小正》形成。”郑贞富说,《华胥历》《伏羲历》《夏小正》三部中国最早期历法都以正月初一为一年的第一天,也就是后来的古代“元旦”,现在的“春节”。也就是说,春节,早在遥远的古代就已经在洛阳形成。
3、从“二十四节气源于洛阳”中找说法
“从二十四节气源于洛阳,也能很容易推出洛阳是春节的重要发源地。”著名考古学家、中国先秦史学会顾问蔡运章说。
中国古代文明属于农业文明,先民为了准确掌握一年四季气候变化,指导农业生产,创立了二十四节气。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将中国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依据地球绕太阳运行时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地面气候演变次序,将全年划分为24个时段,每段约为半个月,分置在一年十二个月里。
确定二十四节气的关键,在于确定每年冬至、夏至发生的准确时间,而冬至和夏至的准确时间,是周公用“土圭测景(同“影”)”法在洛阳测定的。
武王伐纣成功后,希望把王都定在一个“天下之中”的位置上,这个地方,除了“天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之所会也,阴阳之所和也”和“四方入贡道里均”,还得方便管理民众。
完成找“天下之中”任务的是武王的弟弟周公,周公通过“土圭测景”法,找到了“天下之中”洛阳,同时还确定了夏至和冬至的准确时间。周公认为,树八尺之表,冬至这天日影长“丈三尺五寸”(约合现在3.12米)的地方就是“地中”。
有趣的是,今年冬至,也就是12月22日,一场完全按古*载进行的现代版“土圭测景”,在当年周公完成“土圭测景”的西周太庙,即现在的河南林业职业学院进行。“八尺之表”竖起,11时41分,测得日影长度3.12米,正好与周代的“丈三尺五寸”吻合。“数字和3000多年前相吻合,更加说明了我们洛阳就是二十四节气的发源地。”蔡运章说。
冬至和夏至准确时间的确定,为其他节气准确时间的确定奠定了基础,此后经过不断发展,最晚到战国初期,具有明显河洛地区气候特征的二十四节气已经成熟并被广泛应用,洛阳也因此成为二十四节气的重要发源地。
蔡运章说,到了汉代,汉武帝进行历法改革,当时完全可以不用夏历,但此时二十四节气已经形成,指导农业生产非常有效,为了跟二十四节气接轨,不能再把岁首放到夏历十月,或夏历十一月、十二月,只能放到夏历正月,把大年初一调到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前后,也就是现行公历的2月4日前后。
蔡运章认为,有了冬至和夏至准确时间的确定,才有了二十四节气其他节气准确时间的确定;有了二十四节气,才有了汉武帝继续沿用夏代历法,夏历正月才能继续成为岁首,正月初一才能成为一年的第一天,“由此得出春节源于洛阳,顺理成章!”(洛阳晚报记者 陈旭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