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市场上卖的穿山甲。
新京报:这两个市场的还卖什么东西?
非洲侠:“小渔村”市场就是以野生动物和鱼类为主的一个市场,靠海边;摩洛哥市场在当地算种类比较齐全的市场,蔬菜、烟、酒、茶、服装什么都有卖。
新京报:在市场做买卖的人,他们的生活状况在尼日利亚是什么样的水平?
非洲侠:在当地算是比较贫穷的。高一点的平均每个人每月人民币五六百块钱,有的人只有人民币二三百块钱的工资。
新京报:卖穿山甲的这些人,生活状况好一点吗?
非洲侠:明显好一点,当地有些人肚子都填不饱,但是贩卖穿山甲的这些人,看穿着和拿的电话,比当地穷人要好一些。
新京报:他们的中文是怎么学来的?
非洲侠:他们的中文是针对买客学习的,不标准但能沟通。
新京报:你有没有问过捕捉一只穿山甲耗时多少?
非洲侠:我问过一个当地人一个月可以抓几只?他说他一个月捉十只左右,不是每天都可以捉到,但一个月一个人就可以抓十只。
只看到华人在购买
新京报:尼日利亚在吃穿山甲只有华人?还是华人是主要群体?
非洲侠:我看到的只有中国人在买。非洲调研过程中,我只有看到华人吃穿山甲,但也不排除有其他国家的人会购买。
新京报:穿山甲走私的主要流向你知道吗?
非洲侠:对于走私,有知情人透露,走私穿山甲鳞片是以海运为主,在当地大量收集,然后以集装箱海运的方式运到各个国家,包括中国。
新京报:当地人是如何看待这些爱吃穿山甲的中国人?
非洲侠:对于这些捕捉和贩卖穿山甲的当地人,他们是认为,你们吃,我才能有钱赚。当地平均五六百的工资,他抓一只穿山甲的话,一个月的收入就出来了。
新京报:你个人认为保护穿山甲最应该做的是什么?
非洲侠:最重要的是还是宣传,告诉当地的华人这是违法的。很多人不知道在尼日利亚穿山甲也是受法律保护的,他们认为不在中国吃就不犯法。
新京报记者 李玉坤
编辑 贾文程 校对 陆爱英
本文图片、视频均由“非洲侠”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