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宜宾市民提前10秒收到相关部门发出的地震预警,成都市更是提前到61秒。
宜宾市长宁县地震后,多地做出地震预警
与地震抢时间,科学预警对于震中周边地区人员避灾具有重大意义。有研究表明,预警提前3秒可使人员伤亡比减少14%,提前10秒减少39%,提前20秒则会减少63%。
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古代社会,人们对于揭开地震的神秘面纱有着更为迫切的渴望。东汉时期,张衡发明了地震仪,这是借助仪器监测地震的一次勇敢尝试。除了借助仪器,中国古人似乎更希望以肉眼可见的自然界来解释这些神秘的震动。
近百条经验说明,星变,则天地变?如何观星测震?古代先民认为,关键在于金、木、水、火、土5大行星的运行方向、运行速度、所处位置、亮度和颜色。除了星象之外,彗星、流星、日色、日食、月晕、冬雷等现象后来也慢慢成为预测地震的依据。
夜观星象,并不是件简单的事
中国古书中记录的观星测震经验有近百条。目前已知最早的是战国时期成书的《晏子春秋》。在书中,记述了3个齐国人夜观星象预测地震的故事。
有一个叫柏常骞的齐国大臣称:“维星绝、枢星散。”他预测会发生地震,并认为此次地震是为齐景公增寿7年的征兆。
另外一位名叫太卜的人则认为“钩星(水星的别名)在四(房宿的别名)心间”,据此,也预测将有地震,还向齐景公吹嘘自己有动地之能。
而当时的齐国宰相晏子根据上述天象,同样也觉得会发生地震。
这些天象与地震的关系盛行了千余年,至今仍有研究者在探索应用。但这种方法在元代以后便逐渐被弃之不用。原来,观星测震长期被太史和下属官员所垄断,而太史又常常是子承父业,他们既不能批判前任、也不能开拓创新,因此,观星法便一直处于一种封闭状态。再加之其准确性并不能保证,预测地震的功能便逐渐令人怀疑。
天有异象:水井、蛤蟆和蛇有预警功能?1624年4月17日,河北滦县地震了。
这场地震威力很大,惊动了远在北京的皇帝。为了给皇帝一个满意的答复,大臣们赶紧找来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龙华民,向他请教这次地震的由来。两年后,1626年5月底至6月初,北京、密云、蓟县等地又接连发生震感明显的地震,甚至引发了火药库的大爆炸,灾情惨重。朝廷更加乱套了,龙华民又被请来答疑。
事实上,早在明代后期,传教士便把欧洲当时盛行的地震预测经验介绍到了中国,不同于早期的观星测震,传教士更多是采用观地测震的方法。
明朝来华传教士
在几次强震的刺激下,龙华民下定决心、遍查资料,编译出一本《地震解》。这本地震科普册子系统介绍了地震的成因、时空分布规律以及震前的宏观前兆。
其所列举的六种宏观前兆中,有水象异常、光象异常以及气象异常。
“凡井水无有一切他故,而忽浑并发恶臭者,震兆也。”
“池沼之水,无端泡沫上腾,若沸煎茶,势必地震。”
“若风日清和,台飓不作,海水忽然浇起,汹涌异常,势必地震。”
这些地震前兆不及天文星象变化那样遥不可及,反而更加贴近生活,因此该书一经面世,便迅速为大众所接受。
此外,还有很多景象也被认为是地震前兆:蛤蟆大搬家一定是要地震了!冬眠的蛇会在地震前“出洞”集体自*!某地地震前天空会出现火烧云的壮丽景观……
在一些地震多发区,民众早已开始从真实的地震中总结预测地震经验,我们流传至今的预测地震的方法,史书中也都有记载。
记有预测地震经验的书籍简表
1739年,宁夏平罗发生了一次大地震,震后不久,当地民众便总结出一套预测地震的规律。
宁夏地震,每岁小动,民习以为常,大约春冬二季居多。如井水忽浑浊,炮声散长,群犬狂吠,即防此患。至若秋多雨水,冬时未有不震者。
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前,冬眠蛇出洞,是因为地震前地层温度增高2~3摄氏度,蛇出洞后大多数呈冻僵状态。1976年1月1日至2月10日,山西临汾地区出现更大量的冬眠蛇出洞,但这是因为当时一股暖气流经过该地区,使温度持续升高,是一种与地震无关的自然现象。
所以,无论是蛇还是蛤蟆,其行为表现存在多种因素,其行为异常并不预示着一定会发生地震。周围地区地下水的过量开采,气候的反常变化,动物本身生理因素等等都可能导致某种异象。
两千年来,不论是最早的观星测震,还是其后的观地测震,再或者民间流传预测地震的“偏方”,其中大多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偶然重合,本质上属于经验性预测。
面对地震,人类总有一种无能为力的挫败感,但在与自然灾害的抗争中,人类从未停止脚步。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地震预测的研究也在走向深入,抛却那些经验性预测,现在的地震学家更强调从地质学、物理学等角度研究地震规律。例如在1975年,我国便成功预报了发生于辽宁海城的7.3级地震。
我们真的不能跑在地震前面吗?至少这次,我们快了10秒。
撰 文 | 五 一
编 辑 | 李睿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