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这块敲门砖,陈晓旭得到了前往北京面试的机会。无论是在个人气质上,还是对红楼人物的理解上,王扶林对她都感到满意。
最后在重重考察中,陈晓旭在张蕾、张静林、胡泽红等6个竞争者里脱颖而出,顺利拿下黛玉一角。
从1985年到1987年,陈晓旭在大观园里做了三年的林妹妹。此间她和毕彦君相隔两地,鱼雁传书,感情只增不减。
彼时的毕彦君已经到了而立之年,有人问他为什么还不恋爱。他笑笑说:“我喜欢的姑娘,还没有长大。”
后来人们才知道,他等待的姑娘就是陈晓旭。
1987年,随着《红楼梦》的播出,陈晓旭一夜成名,毕彦君也不甘落后地考进了上戏电影表演干部进修班学习。
此时已是名人的陈晓旭在个人婚姻上其实有了更加广阔的的选择,但她还是义无反顾地回头,拥抱了那个曾经温暖了自己整个青春的男人。
1988年,陈晓旭和毕彦君步入婚姻的殿堂,才子佳人,羡煞旁人。
可是生活毕竟不是童话,陈晓旭婚后才明白这个道理。
婚前,她和毕彦君多数时间都在异地恋爱,性格上的不合也统统被距离产生的美好所掩盖。直到真正走进朝夕相对的现实生活,他们才发现彼此的性格是那么地难以相容。
陈晓旭生性敏感内敛,毕彦君则是粗线条的大男人。婚后,为了支持妻子在北京发展,毕彦君放弃了自己在鞍山话剧团的工作出去闯荡。
初到北京,毕彦君试图转型导演,却没有资源和人脉,只能四处奔走求戏。忙碌之余,他常常无暇关照妻子的情绪。
而那时的陈晓旭却正值事业的迷茫期。由于林黛玉这个角色塑造得太过深入人心,以至于后来她连拍几部戏,都走不出林黛玉的影子,戏路受限。
事业遇到瓶颈,陈晓旭变得越发地敏感多虑,生活中常要为些小事大发脾气,直肠子的毕彦君却认为这些小事无关紧要,也不过问妻子,陈晓旭只能把烦恼都闷在心里。
一个不说,一个不问,矛盾越攒越多,感情也面临决堤。1990年,不堪其累的两人最终决定和平分手。
多年以后当陈晓旭回首这段失败的婚姻,她说:“我觉得婚姻应该是严肃的,最重要的是性格,我太像林黛玉了,难以容人,棱角太多。”
与毕彦君离婚后,在演艺圈里跌跌撞撞,始终找不到方向的陈晓旭不再执着于拍戏,进而转战商海,背后的引路人则是她的第二任丈夫郝彤。
郝彤是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的学生。1991年,郝彤为了完成毕业作品《黑葡萄》的拍摄,找到了当时的“知名青年演员”陈晓旭,希望她能担任这部剧的女主角。
陈晓旭看都不看剧本就婉拒了,只觉得一群毛头小子,搞不出什么名堂。执着的郝彤并没有就此罢休,他带着同学们“三顾茅庐”,还是以自己的真诚打动了陈晓旭。
拍戏的时候,陈晓旭一如既往地孤傲高冷,疏远他人,一副不可亲近的样子,同学们在背后偷偷议论她是“冷血动物”。
可是待到拍摄结束,当郝彤拿出大家七拼八凑的几千元钱给陈晓旭作报酬时,她却只象征性地拿了1000块钱。
原来心细如发的陈晓旭早就注意到这些学生的经费十分紧张,连每天拍戏吃的都是最便宜的盒饭。她觉得大家很不容易,无论都不肯要剩下的钱。
这个举动让郝彤感激不已,也由衷喜欢上了这个面冷心热的女子。此后,郝彤常常借故与陈晓旭见面,对她展开了热烈的追求。
在感情中已经受过伤的陈晓旭本不愿意仓促再开始一段感情,但是在相处的过程中,她却发现了郝彤有着许多同龄人难得的优秀品质。
他心胸开阔,责任心强,非常有男子气概,和自己在性格上相辅相成。更重要的是,在往后漫长的事业打拼中,他们始终保持着思想上的共同成长和进步。
如果说陈晓旭的演艺事业是毕彦君领进门的,那么她后来的商业机缘,则是郝彤牵下的线。
1991年,一家广告公司对外承包,毕业后不久的郝彤拉着陈晓旭前去谈业务,结果对方愉快地表示:“别的我们不知道,就冲你是林黛玉,我们信你。”
两个小时的签约异常顺利,可是创业却并不容易。在开头的几个月里,公司因为接不到订单,连工人的工资都发不下去。
后来还是因为陈晓旭的名气,公司才逐渐招揽到客户,转危为安。与此同时,陈晓旭的才情,也为公司的广告增色不少,当年“五粮春”的那句经典广告词“名门之秀,五粮春”,正是出自她的手笔。
名人效应,加上陈晓旭层出不穷的创意,她很快就把广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公司的营业额第一年就达到了450万,之后每年更是以200%的速度增长。
陈晓旭和郝彤乘胜追击,在1996年联合成立了世邦广告公司,赚得盆满钵满。当年的“林妹妹”就这样摇身一变成为身家过亿的商业女强人。
驰骋商界多年,功成名就的陈晓旭把父母、妹妹都接到了北京,让他们住进豪宅,过上了优越的生活。
可是日子一天天过去,陈晓旭却发现世俗的财富累积并没有让自己快乐,就像当年她因林黛玉出圈,受到万人追捧过后反而陷入迷茫一样。陈晓旭的一颗心再次无处安放。
2007年2月23日,就在事业如日中天的当口,陈晓旭宣布落发出家。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对于陈晓旭而言,佛门却是她早已心向往之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