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有很强的生命力,这一点非常符合原始先民的希望,而且蛇又能对人产生很大威胁,让人畏惧。既向往又畏惧,这两种感情使人们产生了蛇崇拜,打不过你还不能崇拜你吗?《山海经》中的各路神仙,不管脖子上长着什么头,身子基本上都是蛇身,或是龙身。
古代的人们就把蛇当成本族群的图腾,认为“蛇神”是天上银河和地上大海的化身。在福建当地,由于自然条件的原因,蛇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生物,福建蛇类资源相当丰富,比较出名的就有金环蛇、银环蛇、眼镜蛇、蝰蛇、竹叶青等,闽人的日常生活与蛇息息相关,蛇和剑是古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因此古闽人以蛇为图腾,拜蛇为祖先是非常正常的。清朝的时代,福建地区的船只,无论大船小舟,都会在船上放一条蛇,称为木龙。
当这种图腾成为本地区主流精神信仰时,这里就被称为“闽”了。现在福建很多地方,都还有崇拜蛇的风俗。
福建这个“闽”,早期是族群的名字。秦朝以前的福建,有七闽之称。《周礼》上有“五戎、六狄、七闽、八蛮”之说。之所以说是七闽,是因为福建在秦之前有七个较大的部落,所以称为七闽。
“七闽”最早是专指周朝时散居在福建九浙江南部的七支以蛇为图腾的闽族后裔部落。战国时期,越王勾践的七世孙无疆被楚国消灭。越国亡后,幸存的越王族航海入闽,国民迁居越迁山。
越族人的体质特征和生活习惯与中原有很大的不同,越人习惯傍水而居、好水斗、善于驾舟行筏,越人还有“断发纹身”的习俗。越族入闽后与七闽土著融合,由此形成了闽越族。后来“七闽”慢慢演变成泛指福建。
北宋雍熙二年(公元985年),宋太宗赵光义设福建路,下辖福州、泉州、漳州、汀州、建州、南剑州,以及兴化军和邵武军,共六州两军。南宋时,福建的六州两军没有变化,所以从这时起,福建就被称为八闽,沿用到现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