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独角戏”,为何成了开心麻花的“印钞机”
一个抛弃了爆款套路的作品,为什么还能拿到40亿票房预期?
疫情对暑期电影的影响,确实让《独行月球》捡了便宜。
2019年暑期档,《哪吒之魔童降世》档期票房47亿,但2020年的《八佰》就只有20亿;到2021年,《中国医生》就剩下13亿票房。
今年疫情导致影院大面积关门、影片撤档,到了7月,甚至有媒体发出“今年没有暑期档”的言论。
越是没人敢上,爆款救市的呼声就越高,主打“喜剧 科幻”的《独行月球》恰好赶上了这个时机。
但在爆冷背景下上映的电影还有《人生大事》、《神探大战》,为何唯独《独行月球》有超40亿的预期?
这其实是因为《独行月球》还推翻了开心麻花的另一个套路:低成本高回报。
早期的开心麻花,因为是从舞台剧转型,没有传统电影公司的大资本支持,作品大多是小成本撬动高票房。
《夏洛特烦恼》的制作成本只有2000万,票房却有14.5亿;成本最低的《驴得水》只用1000万投入,就收获了1.7亿票房。《羞羞的铁拳》用7000万元成本,拿到了21.8亿元的票房。
虽然很多影视公司都操作过小成本电影,但开心麻花把以小博大做成了自己的财富密码。
但在《独行月球》上,开心麻花投了1个亿。
有观众发出短评:“本以为这片子顶多带点山寨科幻元素,但万万没想到它竟然真的是部科幻片。”
《独行月球》有95%的镜头都涉及特效。
它在青岛启用了15个超4万平米的影棚,100%搭建了月球基地的实景。
在一个6000平米的摄影棚里装了200吨砂石,模拟月球表面的真实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