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这样的目的,塞尔玛用了大量的时间走访瑞典的大江南北,将自然山水、民间风俗以及历史传说等都化作元素,一一将其放入了“单薄”的童话故事里。
由此,原本“单薄”的故事逐渐充盈起来,篇幅变得越来越长,也衍生出了众多的情感和表达的支线,留给了读者更多的解读视角。
值得注意的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定具有隐性标准,获奖的作品必然是要“反对”着点什么固有的现实,这在历届获奖作品中都没有例外。
而从《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的成书过程来说,很显然,其打破的就是“童话”的原有桎梏,让读者以及其他的作者都意识到,原来“童话”也可以写得“复杂”、“丰满”。
人们对于“童话”的原有认知正在逐渐崩塌,翻过横亘在面前的大山,今后的人们完全可以用另外一种笔墨,为众多的儿童讲述更为精彩的故事。
与此同时,“童话”也并没有摆脱原有的“读者”限制,它依然是写给孩子们认识世界、感知世界,并在其中获得向上力量的重要文本。
孩子们不仅可以学习“尼尔斯”从顽皮到善良的经历,也同样可以学习马丁向往自由的努力,自然也可以接受雁群首领“阿卡”所要表达出的极具启发意义的思考——人与动物应该怎样和平地相处。
这些价值在原有的“童话”中是很难展现的,人们普遍地认为,儿童因为心理和生理上的不成熟,无法将阅读的精力分散到多种主题之中,更无法进行如此深奥的思考。
于是,塞尔玛用作品告诉众多的童话作者,作者更应该考虑的是故事要如何讲述,而不是着眼于孩子成长阶段的“缺陷”。
很多道理在现代人的眼中都非常简单,可从“它”展现在世人面前到被普遍接受,往往需要一个勇敢、睿智的人来推开遮挡在大家眼前的那扇尘封的大门。
塞尔玛就扮演了这样一个角色,她让原本单薄的“童话”变得丰盈,也让孩子们的梦变得更加绚烂起来。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
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