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的身份也不简单,她出身功勋将员之家,后来第一次入宫选秀被唐太宗看中成为后宫妃嫔之一。
当时的武则天不过豆蔻年华,而唐太宗已经是个日薄西山的老人了。没过多久唐太宗便身体垂暮,但他放不下年轻貌美的武则天,于是下令为其陪葬。
不愿年纪轻轻就面临死亡的武则天凭借自己的美貌和手段最终逃离太宗遗诏,转身成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
此后的武则天依靠自己的政治头脑把持朝政30年后,最终登上了帝位成为千古以来第一个女皇帝。
武则天一共执政前前后后将近半个世纪;其把政期间完善科举、减轻徭赋,做到了政绩斐然,流芳万世,为此宋庆龄先生客观地评价武则天为:“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乾陵是唐十八陵之一,坐落的山脉位于梁山。梁山距离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北部6千米,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共同合葬于此。
乾陵规模也同样及其宏大,占地面积在书中称“周八十里”。
而乾陵重要的防护屏障是陵园的内外两重城墙,其中有关内城墙的长度数值分东西南北四个参数数值:分别为1582米、1438米和南北两边的城墙数值差不多长大约为1450米,陵墓的总面积接近230万平方米。
而如此浩大的陵园却是唐十八陵中经历过冷兵器和热兵器后主墓保存最完整的一个,是唯一座没被盗的唐陵。没被盗的原因难道是盗墓贼看不上乾陵吗?
恰恰相反乾陵在建成到如今数十次被盗墓贼盯上。
武则天的乾陵在建成后的1200年中被盗贼惦记的次数光是有记录的就已经有17次,此外还有不计其数的不被人知的小型盗墓。
仅仅17这个数字可能没什么感觉,但是当你知道当时盗取乾陵规模最大的时候人数约有40万的时候,就能感受到乾陵对当时盗墓贼的吸引力之大。
到了现在,武则天依旧安寝在自己所建立的乾陵之中,那么乾陵这座“万年寿城”又经历了哪些被盗取的故事呢?
不得不说能吸引几十万人,十多次盗窃的陵墓注定是珍宝无数的,就因为乾陵的陪葬品过于丰富,才能引得各种各样职业的人都踏之纷来。
记载中第一次尝试盗窃乾陵的是一位私盐贩子叫黄巢,他先作为土匪带领了60万的军队掠夺了长安,然后在从军队中调派了40万士兵开始对乾陵进行“抢夺”。
结果当然以失败告终,哪怕他们挖一条有40米深的“黄巢沟”,也丝毫没有撬动半分乾陵,至此他们只能灰溜溜地作罢。
第一次记载的盗窃就如此声势浩大,那么第二次的盗墓记载又出现了什么奇闻趣事呢?
据说第二个盗墓贼身份不简单,还是个有来头有官职的身份,官员名叫温韬,是五代时耀州节度使。
温韬是个盗墓惯犯,在尝试盗取乾陵之前已经挖掘盗取了17座皇陵。可偏偏这样一个盗墓老手在乾陵这里却碰上了硬茬。
温韬一共实施计划了三次“光临”乾陵,但每次到了他率领上万人马去挖掘时总会出现狂风暴雨,天呈异象。第三次盗墓时,温韬一行人明明在盗取前观测好天气,是个可以盗墓的日子,可是正式盗墓当天依旧刮起大风下起暴雨。
面对三次这样的异象,当时封建社会的人都已经打起了退堂鼓,因此温韬一行人果断放弃了盗取乾陵的计划,乾陵也顺利逃过一劫。
时间来到第三次记载,这时候盗墓是由一个现代化的整编师来带领的,盗墓工具也不再是古时候的落后工具,是较为现代的热兵器机枪大炮。
当时的头目是一位国民党将军名叫孙连仲,为了有个光明正大的盗墓借口,孙连仲对外宣称要在梁上做军事演习,此后就带领一众部下拿着烈性炸药上了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