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花呗,一直以来就有不同的声音。有人把它视为攒钱的绊脚石,有人拿它当精打细算的垫脚石。
一、“接好运”文学流行到花呗身上了
最近出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社交平台上流行起了“接花呗重开好运”。凡是有人成功重开了花呗的,下面就一堆人“接好运”祈祷自己的花呗也能复活。种树、养鸡、往余额宝里转钱……各种花式攻略都出来了。
由此可见,重开花呗似乎不像一键关闭花呗那么简单。
过去关闭花呗的人群中,有些是为了控制消费主动关的,有的可能是被动的:因为收入受到了影响,有逾期或者信用水平下降,都可能导致被关。也有不少热晒图说,自己用的好好的突然被关了,猜测可能是前两年花呗在整改业务收缩了。
这大概也解释了为什么在重新开通花呗后,会有人专门去写经验、分享心得。以及评论区会有那么多要“接好运”的声音。
二、“花呗,我承认以前对你说话的声音大了点”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花呗的态度还不是这样的。
三年前,一场意料之外的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节奏,不稳定的情势让人有了危机意识。不少人立下“省钱”的flag,“关闭花呗、剪掉信用卡”首当其冲。
然而,经历了几年疫情生活,情况好像变了。越来越多人意识到,现实远比热搜上打鸡血的口号要复杂得多,尤其是过去几年的特殊时期里。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事情屡见不鲜,借过钱的都知道,跟人借钱有多难:开口难、借到难、还人情更难!谈钱伤感情这话一点不假,多少亲兄弟因为借钱还钱的事情反目成仇。
这种时候,花呗这种不会说话的工具就省心多了。按时还款不用付利息,分期利率合理,而且很多大件都能用免息分期,还款政策也明明白白,不用担心有什么坑在后面等着你。不论是日常工具,还是作为备胎,它都是一个安全、省心的选择,就像网友总结的:“我可以不用,但不可以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