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是北方还是南方,南京属于一线还是二线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6-02 20:55:46

每经记者:杨欢 每经编辑:刘艳美

南京是北方还是南方,南京属于一线还是二线(1)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1204922

南京,是“江南”吗?在来过南京旅游之后,很多游客发现真正的南京似乎跟他们想象中的“江南”差别很大——无论是从语言、文化、习俗上来看,南京都似乎没有那么“江南”,反倒更有几分北方城市的气质。

薛冰是浙江绍兴人,定居南京已经七十余年,为南京写下了数十部相关书籍。《家住六朝烟水间》是薛冰系统书写南京城市文化的第一本书,初版于2000年,今年这本书迎来第四次再版。

南京是北方还是南方,南京属于一线还是二线(2)

《家住六朝烟水间》,薛冰 著,后浪|北京联合出版社,2022年7月

薛冰自言,前人关于南京的历史与文化已经有过很多纪录,而他的优势则在于生活在南京的这数十年,无意间成为了南京在20世纪后半叶发展变化的见证人。

在他看来,这半个世纪南京了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尤其是最后十年,南京从一个古风犹存的历史文化名城,急剧蜕变成了一个失去个性的所谓现代化大都市。

或许是因为在南京生活得太久,出于“自家人”的爱之深责之切,薛冰在序中提到,自己总觉不出南京的好,当然也绝不是说南京不好,只是觉得南京这样的城市,完全可以保存和建设得比现状更好;弄成现在这模样,遗憾和痛惜的地方未免太多。

历史中的南京经历了多次涅槃重生。根据英国汉学家魏根深《中国历史研究手册》的统计,截止到1600年,中国史上发生过30次以上战斗的地方大多是国都与战略性城镇,其中南京以106次排在第一,遥遥领先于第二、三位的洛阳(70次)和长安(52次)。

时间造就了空间,夫子庙、秦淮河、总统府、老门东、中山陵……书中讲述着这些历史地标,回顾这座城市经历的种种。当然,现代的南京与旧时不同,新的移民、新的产业和新的文化和古都的历史纠缠在一起,恰恰让南京有了更为独特的气质。

01

长江川流而过,将江苏一分为二,因此当人们说起江苏城市时,会习惯性地归类为“苏南”或者“苏北”,但有一座城市“例外”,那就是省会南京。如果你问南京人,南京到底是“苏南”还是“苏北”,他们可能会说,哪都不是,南京就是南京。

这种南北的争议不仅仅局限于江苏省内。历史上,南京的地理位置被称为“吴头楚尾”,也就是说,对于吴越文化和荆楚文化,它都处于边缘地带,又必然会受到两种文化的双重影响。

在长江被视为天堑的漫长岁月中,紧邻长江的南京又始终处于南北文化的交汇点上。由此薛冰道出了一个令南京人尴尬的事实——

南方人(包括处于同一纬度的上海人,以至近在咫尺的苏州人)都视南京人为北方人,而北方人则视南京人为南方人;南京人是自视为南方人的,但这就站到了北方人的立场上。

南京是北方还是南方,南京属于一线还是二线(3)

图片来源:摄图网501613919

南京的“北方特质”中,最明显当属方言。如果你是北方人,可能会常常在标榜为“南京话”的方言词汇里看到熟悉的北方表达,比如“毛辣子”(毛毛虫)、“脑门”(额头)等;比起其它江浙城市,在南京旅行,听懂方言也更容易些。

按照我国“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吴方言、赣方言、湘方言、粤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的划分,南京是被官方划分到了北方方言区,而非人们第一反应中的吴方言区。

实际上,在六朝以前,南京地区是一直通行吴地方言的。西晋东晋之交,北方战乱频仍,大批中原士族衣冠南渡,他们从北方带来的雅言,逐渐和南京本地居民的吴语融合,成为金陵雅音。明朝建都南京后,由金陵雅音演化而来的南京官话,逐渐成为全国流行的标准官话。

大规模移民不仅直接影响到南京城市人口构成的变化,而且将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技术传入江南,使南京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一个飞跃。

薛冰在书中指出,这对于城市发展的影响更为重要——不只是城市最明显的文化表征,言因之而改变;中原地区的风俗时尚,也大量掺入甚或取代南京地区的原有民俗。

02

今天的南京人对于这座城市形象的诠释,最常用到的有两个概念,一个属于时间范畴,就是“六朝古都”,一个属于空间范畴,就是“秦淮文化”。六朝时期,秦淮河沿岸已经是南京最繁盛的地区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六朝”与“秦淮”两个概念可以达到某种统一。

然而据薛冰了解,六朝时期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早在隋唐时已被夷为平地,至于夫子庙一带的秦淮河畔,六朝时只不过是民间商业区和权贵的别墅区,现在可见的面貌基本上形成于明清时期.所以这两个概念的统一又是不彻底的。

南京是北方还是南方,南京属于一线还是二线(4)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杨欢 摄

也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南京当地不止一次聚会研讨南京文化,众说纷纭,最终却连“南京人”的概念都没有能统一。作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这样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为何却没能形成一个鲜明的文化特征?

在薛冰看来,其实城市文化特征和历史悠久之间并无必然联系,一些历史相当短暂的城市和地区,文化特征却十分鲜明,例如上海、例如香港,建城不过一二百年的时间,却让人一眼就能认得出来。

“南京人早已没有自己的方言,南京的饭店里没有南京菜,南京城里的新建筑总像某个外地建筑或是外国建筑的影子……”薛冰曾开玩笑说,南京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特点,不是因为匮乏,而是因为太多丰富——丰富而不能统一。

这种“没有特点的特点”的形成,有着相当复杂的历史因素。比如前面说到的大规模移民因素。

并非其他的城市没有移民成分,像是上海和香港,大多数居民几乎都是外来移民,但是上海和香港的城市主流文化一旦形成,外来的移民总是被这主流文化所吸引所融合,而南京则怡恰相反。

书中提到,因为南京历史上的大规模移民,几乎都与王朝的更迭相关联,而并非与经济的发展相关联,大量的外来移民都是伴随着新兴的统治阶级而来的。

一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肯定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所以在此特定时期,占统治地位的外来移民反而代表着南京城市意识形态的主流。

占据主流地位的外来移民,尤其是城市的统治者,只顾树立自己的“形象工程”,对于南京城原有的文化形象,更是很少依恋与爱护,有意无意的破坏极为普遍。而这样的问题,在薛冰看来,一直延续到了当代。

03

过去一些年里,因为盲目推进“与国际接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造成南京历史街区、建筑、景区受到相当程度的破坏,而在旅游业、城市景观日益变得重要以后,南京旧有城区部分区域的复建、改建又走入了一个随意化的成功,使得相当多新建(包括复建)建筑的形象凌乱,反而破坏了城市自然风貌。

书中直言,南京城在近年来急剧的旧城区改造中迅速地失去了鲜明的城市形象,南京人也随着家园的急剧变化在迅速失去传统的城市精神,以至这座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的古都,大大降低了凝聚力。

南京是北方还是南方,南京属于一线还是二线(5)

图片来源:摄图网501696356

而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才流动的畅通,南京居民成分的变化更大也更快。弄清哪些人是“老南京”,已没有积极的意义。在今天,“南京人”这个概念的内涵,也应该随着形势的发展而更新——所谓南京人,就是现在生活、工作在南京的人。

薛冰在书中建议,对于城市的主政者而言,要意识到自己管理的南京不是一块荒芜的原野,而是一座每寸土地都蕴积着丰富文化内涵的历史名城,要把南京人的形象塑造得更加丰满、更加挺拔。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再版,薛冰在书中新增了一头一尾两篇长文,一为《秦淮河》,一为《从六朝古都到文学之都》。三年前,南京入选联合国创意城市网络“文学之都”,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此称号的城市。

回顾历史,“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中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等都带着浓重的“南京基因”。有统计显示,南京作家的作品及与南京相关的文学作品,总数超过一万部。

从“秦淮文化”到“佛教之都”,从“悲情城市”到“和平之城”,从“博爱之都”到“人文绿都”,过去数年间,有关于南京的城市文化定位,一直是众说纷纭。在薛冰看来,上述定位虽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也都未能完整、准确地体现南京的丰厚文化底蕴,难以由此确定南京的长远发展方向。

而“文学之都”的命名,给了南京精准的城市定位,既符合南京在当今中国的地位,也最有利于发掘、运用南京的历史文化资源,促进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而以往所提出的各种城市定位,都可以整合进这个平台。

书中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比如仿照伦敦,梳理出南京城的N条文学之路;以多种方式设置文学地标;设立一座“文学博物馆”等等。从六朝古都到世界“文学之都”,薛冰期待着,古都南京能够完成在历史长河中的一次转身。

每日经济新闻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