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相信许多人都很熟悉这句话;也有许多人谈及《离*》就是高中时代的噩梦;而每每临近端午,除了赛龙舟,吃粽子,还有就是歌颂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作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奠基人的屈原,当年为何投江呢?投的又是哪条江呢?跟随小编的文字,一起走进屈原的生平!
屈原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也就是今天的湖北宜昌。而作为贵族出身,于是担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先秦的春秋战国时期,虽然思想开放,但战乱不断,纷争难平。屈原虽为贵族,但一心向国,热爱人民,也关心人民的疾苦,可谓忧国忧民!他在《离*》中那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句话屈原因为人民生活命运艰难而时常叹息掩面哭泣!
《离*》除了表达了屈原对于国家的担忧,人民的叹息外,我们熟知的还有里面的各种香花香草,屈原也用香草自喻,也是他开创了这种香草自喻体!《离*》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总之,《离*》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且生动。
在文学、政治等各方面,屈原都表现出了他的突出优异的地方,《离*》是诗人崇高理想而奋斗终生的描写,强烈地抒发了他遭谗被害的苦闷和矛盾的心情,表现了他为国献身的精神,和与国家同休戚、共存亡的深挚的爱国主义和同情人民的感情,表现了诗人勇于追求真理和光明,坚持正义和理想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正是有着这份精神在,屈原才会在公元前278年秦国将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的时候,在楚国灭亡的时候,选择和亡国一同离开这人间,于是选择投江自*。也是因为他的举动以及一颗爱国爱民之心,让百姓深受触动,人们纷纷包粽子投向江河里,期望鱼儿不要食用屈原的身躯,这也就是端午节的由来了。而久而久之这种习俗便流传下来,屈原的爱国之情也成为了一种民族精神,深深烙印在每位中国子女心中!
那屈原投江投的又是哪条江呢?据考证,屈原投的那条江叫做汨罗江,在今天湖南湘阴以北,湘江支流上,这条江发源于江西省修水县黄龙山梨树埚。而屈原之所以会来到这,是因为他反对楚怀王和楚襄王的对外政策,被流放至汨罗江畔的玉笥山。
屈原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大事奔波辛劳,而在文学上的成就也是斐然的,这样一位杰出的人物值得每个人去继承与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