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种水稻的“蓝田”
古时南开风景优美
但也并非毫无人烟
明朝时,驻守天津的士兵
就利用南开遍布洼地的地形
在这里种植水稻
到了清朝时
天津总兵蓝里在这里开垦水田
水田面积150余顷
分为东西两圈
现在南开区西湖村一代
就是由西圈演变而来的
早期的西广开
明代时候,这里还有个小村庄
名叫太平庄
在《津门保甲图说》中还提到
1846年,这一地区已经有了几座庙宇和炮台庄
往西是官柴场和掩骨会
相当于当时“殡仪馆”的白骨塔
便在这个地方
1900年,城墙推倒之后
城内的居民逐渐向城外迁移
逐渐在城外南部开拓成分散的居民区
由于这里水塘密集
因此俗称这里为“南开洼”
始有“南开”之名
最先叫“南开”这个名字的
无外乎是南开系列学校
但南开最初也不叫“南开”
1907年,张伯苓迁“私立第一中学堂”于此
遂将学校的名字改为“私立南开中学堂”
由此,才有了未来的南开系列学校之名
早期南开校园东门
1956年1月
原天津市第七区更名为南开区
从南开洼到南开系列学校
到如今的南开区
南开这个名字包含着城市的历史
包含着人文的血脉
南开这片区域
也将为这个名字
注入全新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