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籍作家杨少衡在《新世界》作品分享会上。 钟红英 摄
中新网福州1月18日电 (记者林春茵)“我想表达我们现在对这段历史的理解,革命先烈为了全中国的人民和孩子的新世界守护太平,为他们而努力、奋斗、甚至牺牲。”福建籍作家杨少衡18日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谈及红色题材小说《新世界——东南一隅剿匪记》写作初衷时如是说。
今年正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福建籍杨少衡新出版的红色小说《新世界》关注福建本土题材,以解放战争后期最重要的军事行动“厦鼓战役”为背景,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发生在福建南部山区小县的反特剿匪故事,通过塑造侯春生等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讴歌新中国参与者、建设者的英雄品质和时代风貌。
在《新世界》里,杨少衡以一名县级政府民政科长的“小人物”侯春生作为主角,却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故事。这其中的爱恨情仇,既有凛然大义,也不失个人之间难以言说的情感交流。
“我的父亲曾亲历70多年前的厦鼓战役,父亲的讲述,曾深深震撼少年的我。”杨少衡对中新网记者回顾中提及他的两段“追忆”,一是他在山区小学任教时,听闻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一批共产党区干部为了保护公粮,带领民工和劫粮土匪斗争,最后壮烈牺牲在坂里。二是30多年后,杨少衡意外得知父亲南迁工作时,曾亲身参与1950年的那场坂里护粮剿匪战斗,并与牺牲的同志“侯虎江”熟悉。
杨少衡曾于2009年以中篇小说《初起的阳光》,“试图触摸当年那位年轻革命者的内心世界与灵魂”。而后杨少衡在翻阅到一张父亲与“侯虎江”的合影时,他有了新的沉淀和认识:“当我国走过壮阔的七十载,在迈进新时代之际,我们回望70年前的历史,应该以现在新时代的眼光去关照。”
“那些曾经为新中国浴血奋斗的共产党人都非常年轻,他们战斗、牺牲,义无反顾,身上似乎蒙着一层光芒。他们以及他们所代表的新时代、新世界如同初起的朝阳,蓬勃向上,充满希望。这种蓬勃与希望内涵非常丰富,可以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去追寻,从新的角度去再认识。”杨少衡说。
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在评论中提到,“以侯春生的身份,以他从事的工作,要撑起‘新世界’这个名号是很难的。因为既然铺就了新中国黎明时分乃至新政权已经成立的特殊时刻,大历史的洪流早已写在那里,像侯春生所在小县城里经历的斗争,可以说是边缘之边缘了。但这就是小说,小说人物的鲜明度,不是以其社会身份的高低,历史当中的作用大小来决定的。新旧世界的交替,新旧力量的斗争,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是这部小说的特殊选材。”
在杨少衡看来,《新世界》虽然讲述的是新旧世界白刃交战的故事,但无论是“新世界”的开创者或是“旧世界”的停滞者,都不是小说的主角,小说真正的“主角”是小猴子、胡萝卜们,是新生共和国的少年儿童。这些祖国的未来,才是小说赋予“新世界”的真正含义。
作家出版社原总编辑、评论家张陵也认为,《新世界》是新中国题材小说创作的一部突破创新之作,而人物形象塑造尤其是小说《新世界》成功的关键,饱含人民之爱的侯春生与连文正自私之爱的人性之间,形成了鲜明对比。“侯春生这个普通共产党人的形象,就在这种‘人性’比较中,站到了时代精神的高地上,让所谓的‘人性’转化成深刻的‘人民性’,化为人民创造自己‘新世界’的强大力量”。(完)
来源: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