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的第15个年头,杜聿明、溥仪、王耀武和沈醉等人,以文史专员的身份,在周总理的嘱咐下,专门组成参观团,到江苏和江西等地参观考察,学习知识。
这无疑是周总理和*对他们的关怀,在杜聿明等人的心中,可以到*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学习,这是一份至高无上的荣耀。
而真正让杜聿明感到震惊的是在井冈山参观的时候。
图|左起:宋希濂、杜聿明、溥杰、溥仪
*当年在井冈山靠着几百人的家底,可以说是“白手起家”,最后建立了全国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最后走向革命胜利,或许,在杜聿明的心中,永远是个问号,*怎么做到的?
杜聿明对*的早期印象长期在国民党任职,杜聿明早期对*的印象就是,蒋介石口中的“山大王”。
1904年杜聿明出生在陕西米脂县东区吕家崄杜家湾,他的父亲是清朝的举人,有学历,有见识,并且参加过同盟会。正是由于家庭的影响,让杜聿明从小就建立了一个爱好,那就是喜欢玩弄枪支。
从童年到他18岁成年,杜聿明先后读了初中和高中,20岁的时候打算报考北京大学,但是遗憾没有参加,最后报考了黄埔军校,在北伐战争开始前,杜聿明只是一个连长,而当时,*已经开始领导秋收起义。
1927年秋,*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上了井冈山,蒋介石得知后笑着说,*这是去当“土匪”了。在古代,去占山为王确实是土匪的做法,但*的选择,却是最符合中国革命实际情况的。
当时,杜聿明在黄埔军校张治中的学生兵团中担任一营三连的连长,直到几年后,杜聿明才晋升为了第十二旅第二十四团团长。当时他的师长徐庭瑶要求部属甚为严格,带领杜聿明去参加“剿匪”,他已经领略到*的厉害。
师长告诉杜聿明,*的部队怎么都打不完,打了又有了,蒋委员长非常头疼。直到1935年,杜聿明对*的印象就更为吃惊,因为*带领红军过了草地。
1935年秋,*和徐向前等人率领红军进入草地,历经近半个月的艰难险阻,最后纵横500余里地,渡过水流淤滞而成的沼泽,甚至很多战士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完成了长征。
蒋介石得知后把桌子上的杯子全部摔在地上,并对部下说道:“你们告诉我,这还是不是‘土匪’,一支土匪的队伍可以做到这些吗?你们其中哪个人也可以复制出这样的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