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和事业编属于不同的属性,事业单位是单位(比如某机关服务中心、高校、医院、科研机构、博物馆等,可统称为事业单位);事业编则是编制的一种,即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纳入编制内管理。就事业单位而言,编制内即指事业编制,编制外就是“没有编制”、“编外人员”,又称“合同工”,编制内外有本质的区别。说白了,编制内是身份的象征,是稳定的象征。有了编制,你可以一直工作到退休,不用担心被辞退;没有编制,如果遇到单位改革或者其他缘由,说被辞退就被辞退。
突然想起我们单位领导的司机,最初是我们单位的合同工,也没有编制,就是给领导开车的,但是人家学历也还行,就一直考编,最后顺利考上了我们单位的事业编,工资也从最初合同工时候的3000元一下子长到了编制内的6500元,不用惊讶,编制内外的差异就是这么大。
以镇政府的为例,镇政府大多有三种不同的身份,第一种就是公务员,也就是行政编制;第二种是事业编,也就是事业编制(事业编有管理岗、专技岗、工勤岗);第三种就是合同工/临时工,前两种统称为编制内,享受编制内的各项工资福利待遇,工作稳定度极高;第三种称为编制外,工作流动性比较大,一般单位会通过劳务派遣的方式进行管理。
就说我们单位的食堂,最早的时候,食堂的大师傅都是事业编(工勤岗),后来事业单位不断改革,编制数缩减,工勤岗位越来越少,直至最后都取消了,食堂师傅退休后接替他的人就不在解决编制了,而是与单位签劳动合同,也就是属于“编制外”人员了。后来单位的食堂推行市场化改革,统一由餐饮公司承包,结果食堂的大师傅就被破离职了,因为编制外么,有点啥事,没啥选择权,单位说解聘就解聘了。但是如果放在以前的那个时候,食堂大师傅还属于事业编(工勤岗)的时候,即便是食堂推行市场化改革,大师傅也不会被辞退,因为他属于编制内,顶多是给他换个岗,反正还可以一直工作到退休。
编制内和编制外的区别,就是这么显而易见。有的人虽然在事业单位工作,但是没有编制。为啥事业单位会有没有编制的人呢?原因无外乎一是工作任务重、人手不足,所以需要招编制外人员来干活;二是编制是固定的,想增加编制基本上没啥可能性。来,看看事业编到底咋样??
重点来了,编制外的工作人员怎么样才能做到编制内呢?答:考试。无论是公务员还是事业编,都是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比如每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各省的公务员考试、各省的事业单位考试,都是可以解决编制的,所以想获得编制,没啥捷径,努力备考吧。
来看,《公务员法》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中都明确规定了“逢进必考”,围观一下:
公务员法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所以,想有编制,就得当个“考编人”,不停的考考考,直到上岸~~~
如果自己学历、专业都可以,不想在事业单位里当“二等公民”,那就赶紧努力考编吧,考上编制后,你会发现对单位的归属感直线式上升,幸福感也会增强很多,毕竟工资福利待遇之类的也都上来了,最重要的是你有编制了,也算是真正的国家干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