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见你主要表达什么,想见你讲述了什么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6-11 12:30:01

呈现在陈韵如身上的特质,是一个怕字。她怕自己不被喜欢,怕自己永远是一个不讨喜的小角色。这样的情感凝结在该剧为陈韵如定制的歌曲《逃》里,歌词写道:“我怕/我怕没有资格/我怕没有选择/我怕我不值得/最怕/怕谁又离开/离开不再回来。”在剧中,李子维说他不久后要出国时,陈韵如怅然若失,因为她怕自己终于遇见喜欢的人,又离开。同样,她之所以假装是黄雨萱,一言一行模仿黄雨萱来和李子维相处,是因为她内心对自己不自信,她觉得李子维不会喜欢真正的她,而是喜欢黄雨萱。

想见你主要表达什么,想见你讲述了什么(5)

陈韵如因模仿黄雨萱而遭到观众谩骂

陈韵如这一角色本可以有丰富的层次,引导观众理解内向、孤僻的群体,但在舆论中,出现的却是对陈韵如的大肆谩骂,以及观众对李子维、黄雨萱的一致赞美。随着剧情的深入,陈韵如成为一个不讨喜甚至招人恨的角色,社交网络上不乏“陈韵如怎么不快点去死”、“陈韵如烦不烦”这样的留言,以至于理解的情感被搁置,取而代之的是对爱情神话的歌颂、对孤独患者的讨伐。然而蓦然回首,现实生活中我们有多少人是李子维和黄雨萱,有多少人又是陈韵如和王诠胜呢?当人们纷纷为李子维和黄雨萱的故事喝彩,他们实际上只是爱情神话的载体,为了满足观众期待而造出的罗曼蒂克美梦,而回到现实,仍有许许多多人是不讨喜的陈韵如,是游走在城市边缘受伤的刺猬。

想见你主要表达什么,想见你讲述了什么(6)

番外短片《蓝色初恋》讲述了王诠胜(许光汉饰)的故事

与陈韵如存在共性的是剧中着墨不多的王诠胜。在未删减剧集中,王诠胜是一个孤独、不讨喜的男生,因为性取向的不同,他遭遇同班同学的辱骂、殴打。在学校,王诠胜喜欢一个男孩阿哲,他表白了,但是阿哲拒绝了他,并觉得同性恋恶心,不久后,王诠胜跳海自*。死前他说:“希望有一天,这个世界会变得不一样,不管我喜欢谁,都不再奇怪。”

《想见你》的编剧本意是通过陈韵如和王诠胜引导观众思考身份认同问题,增加人与人的理解和包容。可惜,或许是出于推动戏剧冲突、制造矛盾点的缘故,陈韵如在剧集后半段成为一个功能性的角色,她不好的地方被放大,人性中的优点却被隐藏,观众不喜欢她,是因为剧中大量呈现了她自私的一面,让观众看到她对母亲、莫俊杰是如何地不体谅,仿佛她成了一个“作女”,一个拖累别人的自私鬼。

可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所表现的层次应当是丰富的,他的行事逻辑是复杂、不能被单一线索所解释的,也就是说,他固然受到原生家庭、学校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但这些影响本不该是单一的正向或反向,人们在现实中看到,一个经济贫穷、重男轻女的家庭,也不乏开朗活泼、努力自强的儿女,而一个养尊处优的富贵门庭,也不乏内向自闭的孤独患者。但在《想见你》中,复杂的因素被简化为原生家庭决定论或环境决定论,导致了陈韵如这一角色塑造的扁平、符号化,一个本可以被理解的人物,成为被唾骂的棋子,这是该剧遗憾的地方。

与此同时,王诠胜这一角色也因为删减等原因,在腾讯播出版中没有得到充分展现,以至于当观众津津乐道李子维、黄雨萱的爱情故事,王诠胜近乎被遗忘,他最初为何而死也不再被追究。性别认同、性向多元本是亟待讨论的议题,借助《想见你》刮起的东风,传媒大可以借王诠胜为引子,探讨现实中被侮辱和被损害的边缘性别群像,但因为王诠胜角色内容被削弱,这扇讨论的大门也就没有开启。

想见你主要表达什么,想见你讲述了什么(7)

莫俊杰(施柏宇饰)

而该剧塑造相对丰富且契合身份认同议题的角色,是剧中男二号莫俊杰。戴着助听器的他,从小因耳朵问题被冷嘲热讽,李子维友谊的温暖,让他在黑暗中看见光亮。莫俊杰和李子维友情的故事,成为剧中富有感染力的部分。他们不像符号,而像是我们在学生时代会遇到的真切人物。

喜欢同性的王诠胜、戴着助听器的莫俊杰、自卑讨好型人格的陈韵如,他们各自特别,又同样分享着千禧一代的孤寂。陈韵如在日记里的自我表白、在雨夜的独自奔跑,还有王诠胜给喜欢的人送出的早餐,都是他们自我求救的信号,也是卑微者渴求认同的隐秘写照。面对这些求救,局外人所要做的不是嘲笑、辱骂,而是多一份理解,多一些共情。

毕竟,当我们身处热闹、格格不入时,总有一个陈韵如在内心求救。

,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