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特尼斯岛俯瞰图,图片来源 Wikipedia
说来,“罗特尼斯岛”这个名字的由来还和短尾矮袋鼠有关。据说,荷兰探险家威廉•德•弗拉明赫(Willem De Vlamingh)第一次抵达岛上时,误以为岛上的短尾矮袋鼠是“猫一样大的老鼠”,于是将岛名定为“罗特尼斯岛”——荷兰语中的“鼠巢”。
罗特尼斯岛上的短尾矮袋鼠,图片来源 Wikipedia
不只呆萌,绝技也不少
短尾矮袋鼠昼伏夜出,夜间出来觅食,白天则隐匿在茂密的植被区休息。饮食方面,它们同多数袋鼠一样,是食草动物,很多植物都在它们的食谱中。
若是遇到食物匮乏的窘况,短尾矮袋鼠的尾巴就派上用场了。原来,它们的尾巴能够储存脂肪,在缺少食物时用以度过难关。
短尾矮袋鼠的前肢、后肢和尾,图片来源 meseumvictoria(Author:John Gould)
除了用尾巴储蓄脂肪,短尾矮袋鼠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绝技——爬树!据测量,它们能爬上1.5米高的灌木,这在袋鼠科中十分罕见,这种绝技让短尾矮袋鼠有机会获得更丰富的食物。
短尾矮袋鼠后腿强健有力,相比之下,前肢力量较为薄弱,只能完成像捧着果实进食这类的简单活动。
捧着树叶的短尾矮袋鼠,图片来源 sohu
“弃子逃生”的背后
短尾矮袋鼠这样笑容可掬的萌物也有“黑点”,最近,关于它们遇到险境“弃子逃生”的传闻将其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事情是这样的,研究人员发现,当遇到突发危险时,短尾矮袋鼠妈妈会在逃跑过程中把较大的幼崽从育儿袋中排出。
幼崽的叫声很可能会吸引捕食者的注意力,这就为妈妈争取了逃亡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