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荡山风景
上述“乐”字头的县名中,同名乐安的4个,乐城或乐成3个,乐平2个。
从中分析可见,这些县名显然都体现了安居乐业、平安康泰的意思,反映了经汉末、三国的长期纷争与五胡十六国之乱,人们对和平、安定的普遍心理诉求,也是偏安江左的东晋统治者,希望流入南方的侨居者与土著居民能乐而聚之,常居久安。
其实,我国自古就有关于“乐成”的表述,寓意“乐于成功,共享成果”或“乐享成功”,如《吕氏春秋》有《乐成》篇,《商君书·更法》中的“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更为后人所熟知。
△钱镠像
不过,到了五代后梁时,吴越王钱镠改乐成为乐清,采信了“子晋吹箫”之说,从“箫韶九成”到“箫,肃也,其声肃肃而清也”,改乐成县为“乐清县”,这个名称就一直沿用到现在。
综上所述,乐清之“乐”字应读为音乐之乐(yuè)。
//////////
延
伸
阅
读
上矩形
箫声越千年 乐音跨国界
乐清依山傍海,位于浙闽文化交汇处,在地理环境和历史变迁的共同影响下,区域文化呈现庞杂有序、兼容并蓄、山海共存的特征。这个特征,不但体现在乐清的人文性格上,也体现在具体的建筑风格、村落布局,以及传统的方言、民俗和民间音乐之中。
乐清的民间音乐起源很早。东瓯先民素有以歌咏享神的风气,因年代久远,已不能详考。最迟至唐代,就有出自宫廷的“教坊曲”传入乐清。
宋元以后,乐清民间音乐进一步发展,每逢上元节,“自初九至元宵,笙歌达旦”,民间音乐已经成为乐清人民节日生活和各种庆祝、娱乐的重要载体。直至今天,乐清民间从事音乐传承、创作、研究的队伍还在继续壮大,一些学有专长的知识分子也自觉投身音乐,为乐清民间音乐的持续发展增添了专业力量。
《对鸟》承载着几代乐清人的乡音乡情,是温州民歌代表作品之一,在国内国际舞台多次崭露头角,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亚太地区十大优秀民歌之一。
2006年,《对鸟》被列入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对鸟》还成为央视一套热播电视剧《温州一家人》片尾曲。
乐清得名, 与“乐”和“箫”有着密切联系。周灵王太子晋在乐清山中垒石弄箫奏乐,“乐音清扬”,引来群鹤飞舞。箫声越千年,2018年11月24-25日, “乐音清扬音乐之城”2018海内外箫管、排箫演奏邀请赛在乐清大剧院举行,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而类似这样的比赛,全国还是第一次。舞台上,选手们的精彩演绎,让人恍如步入仙境,来到“传说中的箫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