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收获与感悟,表扬每日坚持阅读的话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6-15 08:26:23

(鸭绿江文学创作中心寄来的学员刊物教材)

大约在1980年左右,正当我满怀信心痴迷文学创作时候,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韦君宜在《中国青年报》星期刊发表了长篇文章,“告十万文学青年,不要再痴迷于文学了,真正成为作家的没有几个。”这篇文章对我启发很大,由于自己的基础和文学功底,一味的痴迷于当作家只是个梦想,深深反省自己,不能一条路走到天黑,要量力而行。

三、新闻报道,让我拓宽了视野

人生难免遇到伤害,只要勇敢、坚强地面对,它就会成为难得的财富。逐渐认识到当作家的虚幻时,我又开始钻研搞新闻报道,宣传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事。我还自费参加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和《农民日报》联合举办的新闻培训班。通过系统的学习,加之有良好的文学功底,写起新闻稿件,广播稿来,可以说如鱼得水。

当时新闻报道学校规定六门专业课达到八十分以上,可直接保送到人民大学新闻系学习三年,发给人民大学新闻专业专科证书。我几门专业课都超过标准,静等通知上学去。

阅读的收获与感悟,表扬每日坚持阅读的话(5)

(人民大学、农民日报发给的学员证)

一等没有在等还是没有,直到一年后我将各门课的考试成绩,邮寄到《农民日报》新闻函授学校,《农民日报》的两位编辑老师给我回信,说推荐到人民大学新闻系的学员已经开学一年,对你取得的成绩我们非常肯定,可惜去不成了,山东省只选拔了一名同志上学,希望你继续扎根农村继续搞好新闻报道,我们对此事非常抱歉。随着给我寄来了一捆书籍,有新闻报道专业书籍,还有《约翰克里斯托夫》《茶花女》等一些世界名著。

新闻报道和文字打交道,拓宽了视野,也让我有了用武之地。文字变成铅字,让自己沉浸在忙碌和快乐之中。除在本地的电台报社刊登之外,还在《大众日报》《农村大众》《经济日报》《农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乡镇企业报》和各级报刊、电台发表,连续三年被评为《大众日报》优秀通讯员,被聘为《山东经济报》特约记者,特别是我才写的通讯《掏出嫁妆钱,带资进工厂》,在《中国青年报》《农民日报》《中国乡镇企业报》头条刊登之后,全国几十家新闻单位相继刊发,新华社还专门发了通稿。有为才能有位,脚踏实地才会感受泥土的芳香。84年秋天,董兴河*、孙金贵乡长和宣传部新闻科长吕成文先生,把我从一名民办教师选拔到乡镇报道站,从事专业干通讯报道宣传工作。

阅读的收获与感悟,表扬每日坚持阅读的话(6)

(在乡镇干报道时保存的稿件)

有耕耘就有收获,多交朋友路子才宽。徐化芳先生在供销社工作,他非常痴迷文学创作,他写的小说经常在报刊发表,给我们起到榜样的作用。还有邱伟丰、张锋等文学爱好者,相互切磋,相互学习,促进了对文学写作的进一步提升和进步。

在新闻报道中,更有李守业、闫吉广等同志,我们共同采访,互相鼓励,在新闻报道方面走在滕县的前列,有力宣传本地经济的发展和对外的知名度,受到了领导的好评,连续多年一直被评为新闻宣传先进单位。后来我还推荐参加枣庄市两期45天新闻宣传培训班以及《大众日报》等单位组织的培训活动,开阔了视野,提升了写作水平。

四、读书,重在吸收和提升

读书开始时,都是看到什么读什么,随着年龄的增加,知识的储备,要不断提升自己。我除了要带着兴趣去读,还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记书中优美的词语,记描写精彩的段落,这样不仅可以强化记忆,训练思维,还可以积累知识。

高考连续落榜之后,为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我把文革期间报刊上刊登的古诗词,全部摘抄在书本上,有的要背会,融会贯通。除此之外,我坚持多练笔,读书就要记笔记,经常翻一番看一看。要多向老师请教,多接触名家大家,形成向上求进的合力。王中、侯贺林两位作家在省级文明村耿楼村深入生活搞创作,离我家很近,我利用这个机会,积极向他们请教。我和侯贺林老师共同创作的散文《耿楼的楼》,在《大众日报》丰收文学副刊刊登。

阅读的收获与感悟,表扬每日坚持阅读的话(7)

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多练练笔,既加强了写作水平,又可以节约时间,兴趣来时,提笔写上一篇。从八十年代我坚持写日记,记录每天的生活,对生活的感悟,学习的体会。几十年来我一直坚持,没有间断写日记的习惯。这几年专攻散文,我的日记就按散文的风格去写。好词好句要积累的,精彩的语言要善于运用。

只要做到“动笔墨”,坚持写才能提高写作水平。我外出旅游考察学习,都要买本介绍当地风情历史的书籍,都要坚持写随笔,每次外出旅游都会写几篇文章。近几年我写作了一千多篇文章,扎扎实实奠定好基础,通过写作练笔掌握要领,不断提升自己。

莫⾔先生说:任何⼀个梦想都有可能因为读书⽽产⽣,⽽实现⼀个梦想也必须借助读书来实现。读书、写作是一种爱好,更是一种理想和追求。要耐得寂寞,要甘于清贫,要舍得奉献。不要图虚名,不要太势利,如此将一事无成,浪费光阴,很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王牧天先生曾经对我说:文化人要有文人的风骨,要敢于担当,要积极为社会和家乡做贡献,奉献自己的才智服务社会,也是一种善事善为。王牧天先生在世时,八十多岁了仍坚持学习,善于思考,每次到他家中,他的书桌上,始终放着一张白纸或一个本子,每当有什么想法和体会,他都随手写上,记录下来,以备随时采用。我先后出版了《沉香》《眷恋》《滕州墨子国家森林公园探秘》等几本散文集和文化读本,获得了省写作学会和枣庄政府的奖励,受到社会和同仁的好评。

阅读的收获与感悟,表扬每日坚持阅读的话(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