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刺史,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怡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光,搬了三次家,刘禹锡想,这狗官也实在太不像话了,想作弄我,我偏不买你的账,你要我愁,我偏乐,于是,愤然提笔,写下了这篇《陋室铭》。
2、唐代最乐观的诗人之一刘禹锡(772—840),贞元进士,曾官监察御史。永贞元年,与柳宗元等参与王叔文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长期被贬在外,直到永和元年(827) 回到长安,任太子宾客。
他的文章,说理精辟,词锋犀利,他是唐代最乐观的诗人。
他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在唐代诗人中,刘禹锡是出了名的豪放豁达,白居易称他为“诗豪”。
自“永贞革新”之后,他被贬外放二十三年,即使如此,他却从未丧失斗志。
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在《秋词二首·其一》中最能够表现诗人昂扬奋发的创作精神的诗句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在《浪淘沙九首·其八》中诗人虽屡遭贬谪、历经坎坷,但依然写到自己不是无用的废沙,而是光亮的黄金,从而表现了作者的自信,乐观与豪迈之情的诗句是: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我们读他的诗作,他诗中豪放而昂扬的精神,总能给人无穷的力量。
3、知识链接(1)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文辞精练,读起来铿锵有力。
(2)“陋室铭”: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陋室主人的节操和生活情趣。
(3)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4)类比:类比是类比推理在议论文中的运用,是一种同类比较的方法。所谓“类比”就是“类推”“比较”的意思。通过对“甲事物”的分析,“类推”到与其属性相同的“乙事物”;然后从两者的“比较”中,得到某种启示,从而说明某个道理。换言之,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利用揭示甲事物的某些属性来推理说明乙事物的属性的论证方法。表现在逻辑思维上,它是利用类比推理由个别性的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思维方式。
(5)赋比兴:
《诗经》中运用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是中国古代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归纳出来的诗歌表现手法。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如今的排比的修辞手法。
比:类比,比喻。(这里有两种说法,分别是类比和比喻。而在“比兴”中,“比”为“比喻”之意。)
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本周的“学海竞技,书忆华年”活动,课堂笔记抽取到的是28班(31-40)号,35班(21-30)号。
老办法,得票多的前三名孩子有奖励,当然得票少的后三位同学有小小的惩罚哦!(惩罚是,让孩子们在讲台上进行才艺表演,然后录制成视频放到家长群里,你们觉得这样的惩罚合适吗?)
作为老师,我也诚挚地邀请各位网上的师友,前来围观助阵,并投下您宝贵的一票,以此来激励孩儿们,并督促祖国未来的花朵们,加强书写练习!
在此,我替孩子及他们的家长谢谢各位的鼎力相助了!
28班31号
28班32号
28班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