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黑五”,美国宾州的goodwill打折促销。(图片来源:周楠提供)
“如果有很想买的东西就会很早开始特别留意商场的黑五海报。如果没有特别需要的东西就是碰到海报的时候才顺便看一下。”同样是在宾州读博士的Rainnie到美国已经7年了,她获得了绿卡,但没入籍。
思思认为,黑五不用提前准备,因为可以通过各种邮件和APP知道最近什么打折。她买的比较多的是电子产品,因为这个折扣相对会大一些,给家里人带的礼物和纪念品也会在这种时候买。
在英国谢菲尔德读研究生的张萍,刚到英国4个月。对于即将度过的第一次“黑五”,她从一周前就开始准备了。“化妆品,女生研究的比较多,比双十一更便宜”。她还准备趁此机会做做代购。
2015年,梅西百货内人流如织,大家各自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促销商品。
【“黑五”囧事】
“奢侈品黑五不打折”
回忆起“黑五”印象最深的事,周楠说:“第一年来美国的时候,大家知道黑五打折,都一窝蜂地扎堆去纽约。黑五那天一大早就去了第五大道(奢侈品街),到了LV店里问人家哪件商品打折,结果被告知,这些奢侈品是不会在黑五打折的。”
“还有我的一个朋友,在奥莱通宵排队买UGG,结果我在网上买了一双一模一样的,不仅便宜,还不用排队。所以现在学乖了,基本上不会去商场排队,一般都在网上买。”
“找了两个小时停车位”
在加拿大度过的第一个“黑五”,小舟在商场的停车场找了两个小时的停车位。回忆起当年,小舟笑称,“应该是没有经验才会在当天去,还去的那么晚”。
2016年“黑五”,美国密苏里州奥特莱斯外,草坪上也停满了车。(图片来源:思思提供)
“连个篮球都不剩!”
“印象比较深的就是黑五晚上出去逛街,逛累了在回家的路上顺便去超市买吃的,竟然发现货架上被抢的连个篮球都不剩!我看见有个妈妈一口气买了五、六个篮球在排队结账。”说起对“黑五”的记忆,思思有些哭笑不得。
“一般美国的奥莱人都不多,而且停车场特别大,但是有一次黑五的时候去奥莱,车完全进不去停车场,就连停车场周边的草地上、马路边停的全是车。一个城市本来也没多少人,感觉那天全在奥莱了。”
美国加州圣迭戈的一个家电卖场,消费者把大屏电视装入购物车。
“寒风里苦等3小时,什么也没买到”
Rainnie的“黑五”经历不是太美好,她说:“大概三、四年前,我为了买电视机去百思买(Best Buy,类似苏宁的电器城)排了3个小时的队,因为那个折扣非常好。但其实店家海报上的折扣价可能只有几台而已,结果我和朋友在寒风里等了3个小时什么也没买到。所以以后我就都只网购,不再去排队了。”
【从“黑五”到“网购星期一”】
的确,从呼啸的20年代(the roaring 20’s),到上世纪末的“纯真早间6点档”(商店早晨6点开门),再到千禧年的凶猛“开门大抢购”(doorbuster,商家把开店时间提前到早晨5点,甚至4点,大家疯狂排队,早晨一开门就蜂拥进门)……商家“虐人”的手段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