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其习俗主要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草、钟馗像、喝雄黄酒等。另外,端午节还是我国古代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忌日。相传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原的尸体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粽子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传统食品,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粽子最初是用来祭吊“五毒”(蝎子、蜈蚣、蜘蛛、蟾蜍),后来人们逐渐把端午节当作一个健身、防毒的节日,在包粽子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粽子的习俗。
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粽子原名“角黍”,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了,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俗。粽子的花样繁多,有方形、菱形、三角形等。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在南方,赛龙舟是一项重要的节日活动,其起源有多种说法。较为普遍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但现在赛龙舟已不仅仅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是一项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民俗活动。
划龙舟比赛一般由两队进行,每队12人,其中包括舵手、鼓手、桨手和纤夫。比赛时,龙船以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前进,途中点水击鼓以激励士气,而纤夫则全力划桨以使龙船前进。
菖蒲、艾草是我国民间传统的驱邪物品,故端午节又有“诗人节”之称。《荆楚岁时记》说:“五月五日,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这是因为菖蒲是一种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叶形如剑,茎似剑柄,花朵酷似剑叶,而且它的香气浓烈,能驱虫除菌。古人把菖蒲、艾草挂在门上,一来可以辟邪,二来可以驱蚊;三来菖蒲和艾草还有驱除疾病、健康长寿的寓意。因此人们不仅在端午节悬挂菖蒲、艾草,还将其视为一种吉祥物。
艾草
端午节的习俗中,还有一项是喝雄黄酒。“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这是民间广为流传的民谣。那么,雄黄是什么?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雄黄性热、味苦、有毒,外用*虫、解毒。雄黄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如果人接触过量或中毒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此外,雄黄酒中还含有汞、砷等有毒物质。
雄黄酒中的砷在人体内缓慢地蓄积起来,它能溶解于血液,并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所以在端午节这一天要避免使用雄黄酒,而用黄酒来代替雄黄酒。
在我国南方许多地区,端午节还有采百草的习俗。其中以浙江温州一带较为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