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河灯
萧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
“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
大概从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路,非常黑,若没有灯是看不见路的。
“放河灯这件事情是件善举,可见活着的人们,对着那已死的冤魂怨鬼还没有忘记”。
这一盏莲花灯,是世人的善念照亮亡魂的一把希望的灯火。
中元节,忆故人
离别,是为了更好的重逢
每到中元节,总会想起余光中的两句诗:中秋是人间的希望,寄在碧落。而中元,中元属于黄泉,另一度空间。
已故的亲人,曾经亲密无间的人,阴阳两隔。平时,把这份思念藏在心底,一到此时,便再也抑制不住。
亲手扎一朵五彩莲花灯,放入河中随波逐流;亲手焚一炷香,看他烟气弥漫、静静燃烧。
我们始终相信,逝去的人并非真正的离开,只是在另一个世界,开始他新的旅程。
而离别,不过是为了更好的重逢。
《中元》
徐集孙
今朝逢令节,依旧客殊乡。
禅衲同分席,清斋若过堂。
江茶浮水色,野菜带山香。
忽忆三秋菊,谁锄小迳荒。
佳节来临,不能回乡团圆,只能在独在异乡为异客。禅院中煮茶烧菜,倒也安闲,不过想到秋天来临,菊花怒放时节,谁人带锄于小径之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