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抬头是哪个族的节日,龙抬头节日的由来简介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7-09 05:10:39

资料图:正值农历二月初二,湖南长沙石燕湖举行“龙抬头”龙舟赛。杨华峰 摄

在农耕文化中,“龙抬头”标示着阳气生发,万物复苏,春耕生产渐次展开。所以,这个节日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等等。

“吃龙麟”、“吃龙耳”,饮食习俗很有趣

正因为人们喜欢龙,所以“二月二”时的很多饮食都以龙“冠名”,极富生活气息。

清朝《帝京岁时纪胜》里说:“都人用黍面枣糕麦米等物油煎为食”,也就是说那时北京人要吃一种类似煎饼的食物,这大概就是民间说的“吃龙皮”。

另外,老北京人还要吃春饼,春饼卷起各种菜,一层一层的,称为“吃龙麟”。有趣的是,吃面条又被称为“吃龙须”,吃饺子被称为“吃龙耳”,吃馄饨叫“吃龙眼”等等。

也有些人家会准备炒糖豆的原料,到了“二月二”早上,用糖炒花生和黄豆,香甜可口。有些地方讲究煎焖子、吃猪头肉。很多习俗都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的愿望。

为何人们会把这一天吃的东西跟“龙”联系起来?赵运涛认为,这实际寓意“唤龙”,嘴里不断念叨“龙”字,龙听到后就会醒来,开始一年的工作,比如降雨。

在上海、江苏等地要吃撑腰糕,据说吃了以后未来一年都不会腰疼;有的地方要吃芥菜煮成的粥,据说可以明目,不生疮疖。

民俗文化专家高巍说,在这一天早上,很多大人会提醒孩子,先别起来,躺在床上喊喊“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特别是对男孩子,他们在家庭中更要承担责任。这也是一个重要的习俗。”

舞龙、社戏……热闹的节日

饮食之外,“二月二,龙抬头”其实非常热闹,有舞龙、社戏以及各种庙会等等。

龙抬头是哪个族的节日,龙抬头节日的由来简介(5)

资料图:北京市民在街头休闲区理发。当天是中国农历二月初二,民间有“二月二,剃龙头”的传统习俗,寓意辞旧迎新,带来好兆头。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据明朝《帝京景物略》记载,“小儿以木二寸,制如枣核,置地而棒之,一击令起,随一击令远,以近为负,曰打柭柭”,这是一种小孩子的比赛,大概类似打棒球。

“龙抬头”之日,人们用草木灰从院子里蜿蜒撒到屋里,并围绕水缸转一圈,这叫“引龙过”或者叫“引龙回”,把龙引到自己家水缸,就不会缺水,也有保佑一家平安吉祥之意。

每逢农历二月初二,人们还用草木灰在庭院内或者菜地等处,画出仓囤的样子,里面放上钱币或者五谷粮食,称为“打灰囤”,寓意来年钱粮满仓、五谷丰登。

过去,人们认为“二月二”是一年开耕的起始,都愿意讨个好兆头,民谚说“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南方祭祀社神,仪式虽然不同,但也是同样的寓意。

龙抬头是哪个族的节日,龙抬头节日的由来简介(6)

《帝京岁时纪胜》记载,“(二月)二日为龙抬头日……小儿辈懒学,是日始进书房,曰占鳌头。”此时小孩上学入书房,叫“占鳌头”,举行开笔礼,祝愿孩子长大断文识字。

龙抬头是哪个族的节日,龙抬头节日的由来简介(7)

二月初二儿童理发,则叫做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子健康成长;大人理发,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赵运涛认为,总的来说,各地虽有习俗上的差异,但在“二月二”祈盼风调雨顺、健康平安的愿望是相同的,这一节日,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希望。

来源:新华网、人民日报、中新网、北京知道等

编辑:彭茜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