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朋友圈慢慢淡出了我们的生活。
那天问起一个朋友,现在怎么不更新状态,他说自己已经好久不看朋友圈。有时候发朋友圈有人没给你点赞或者评论可能不是不关心你了,而是可能她不再看朋友圈了。
如今的朋友圈,只剩下圈,却没了朋友。
又是甚至觉得一个人不在朋友圈出现了就好像这个人凭空消失了一样,本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交集越来越少,最后连看朋友圈互相了解互相点赞的唯一这点链接的羁绊也消失了……
别人评论你的朋友圈,你会回复么?
我在生孩子之前是一个每天都会刷朋友圈的人,即使刷圈的时间从原来的半小时到后来的一分钟,但是仍然很积极的了解身边的朋友,没事点个赞,写个小评论,可是渐渐的我发现有些人,只写朋友圈却从来不回复评论。
有时候我也很纳闷,为什么发了朋友圈却不回复呢,一次两次可以理解,经常发朋友圈不回消息的人绝不是单纯的记性差,是不愿回复还是不屑回复,还是根本没有把事情放在心上。
就好像我跟你说了句how are you?你连fine,and you都不说,还转身就走的感觉。
久而久之,我不再评论那几个人。
不是我不在乎这个朋友,而是我尊重你对于朋友圈的态度。
每次有人给我评论的时候我会在第一时间回复,至少保证我们的沟通是有效的,即使是一个笑脸的表情,也要告诉她我看见了。
朋友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
有几次和朋友出去聚会,聊天的时候我们聊到了朋友A已经结婚生娃了,朋友很惊讶的问,是么?有照片么?
我说,有,我在朋友圈看见了,然后就拿起手机准备给朋友看。
打开A的朋友圈,看见了几个字,朋友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除此之外空空如也……
知道微信有设置朋友圈只显示三天这个功能的时候我就在想,为什么呢?陌生人还能看十条呢!朋友圈保质期只有三天的话,是不是有点扎心?
渐渐的你也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将朋友圈设置为只显示三天的朋友圈,当你点击曾经的好友头像,进入对方朋友圈,看到“朋友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几个字的时候是不是心里特膈应,就好像QQ当时你进入好友空间,显示你没权限访问一样。
慢慢的好像彼此的关系越来越远了。
网上有人说,设置三天可见的原因是相信“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道理……
后来我想可能是因为想分享自己当下的心情,朋友圈不是被用来挖的……
但是还好,朋友圈虽然对别人“仅三天内可见”但我们本人却是对你永远可见,希望大家之间的友情不是需要靠发朋友圈去维持的友情。
如今的朋友圈俨然要变成工作圈。
还记得我的上一家单位有一段时间的任务让我们用微信吸粉加人,要求我们把头像换成统一的头像,名字也统一换成企业名字,每天都会发布一些微信消息,强制分享……
那段时间微商很火,虽然我对刷屏尽量的宽容,但是一直刷的还是被我屏蔽了。
作为朋友圈的一员,深深的了解被刷屏的感觉。
于是我便默默的又申请了一个微信号。
毕竟我的朋友圈不是我的用户圈,刷屏多了自然会有人屏蔽了,我不愿把这唯一朋友圈的联系都断了。
互联网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也模糊了生活与工作的界限,不过不刷屏的情况下绝大部门人还是可以理性对待的。
本人还是很乐意通过朋友圈能知道哪个朋友还在所在的城市,在做什么工作,在为自己的未来而努力着……
曾经是朋友的我们为什么要删除好友?
可能我是一个从来不删通讯录的人,虽然有些人交集少了,但是微信放在那又不会占我内存。
到现在我的微信好友里都还有一堆没有改备注名,都不知道哪个是哪个的微信好友。
有些人,我们现在不联系,并且可能将来也不会有联系。但是他们总是曾经出现过我的生命力,陪伴我走过一段无法回头的人生。
还有一种朋友,只见过一两次面,算不上熟人,可是彼此之间互加微信。
可是如果让别人知道我删除了对方,即使大家不熟,但是将心比心,对方应该会咯噔一下吧。
而且说不定,我们以后还是会有机会见面,将来的事情我们谁又说的准呢?我总不能因为一个不联系的现在,斩断了将来有可能的联系吧。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经营朋友圈的态度与习惯,现在流行断舍离,可能我没有体会到精髓。
朋友圈是私人领域,是自己的生活态度,也是一种社交。
朋友圈需要用心来链接。
无论是用于发泄,用于展示生活,或者是抒发自我,朋友圈都需精心去经营。
归根结底,朋友圈是朋友圈,朋友是朋友。空闲的时候,约上三五好友出来谈谈心。一杯茶,一张桌,闲暇的午后,面对面的交谈才能感受到最真挚的内心。
当然,还有最最重要的一点,在一起要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