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新青年》杂志
1915年,陈延年、陈乔年兄弟俩离开了安庆来到了上海求学,与父亲陈独秀生活在一起,此时的陈独秀积极投身于《新青年》杂志的创办事业,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
兄弟俩立志于去法国勤工俭学,为了进上海复旦大学学习法科,兄弟二人开始独立生活,干苦力、卖杂志、摆地摊……兄弟俩吃了很多苦。
当时无政府主义在国内兴起,无政府主义主张个人绝对自由,不要政府,当时一些对反动政府不满的人中,大批青年支持无政府主义。
图|陈延年
1919年12月,陈延年、陈乔年兄弟俩在无政府主义者吴稚晖(huī)的介绍下赴法勤工俭学,在法国三年多的学习时间里,兄弟俩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成长,抛弃了原来信仰的无政府主义,开始推崇马克思主义。
1922年,经中共中央批准,陈延年、陈乔年进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真正的无产阶级战士。
陈松年的人生经历就没有两位哥哥那么幸运了,既没有机会去上海读书,更没有机会去法国留学,大学没毕业就辍学了,但是陈松年和两位哥哥一样对文化与真理坚信不移,虽然失去了上学的机会,但是陈松年一直在努力学习,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充实自己。
由于陈独秀所从事的革命事业,陈家三兄弟自幼就生活在一个危险的环境中。祖父陈昔凡去世的时候,三兄弟正在灵柩(jiù)前守灵,正好赶上袁世凯的亲信倪嗣冲四处追捕陈独秀在内的进步知识分子,他们把陈家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陈独秀,最终决定抓陈独秀的几个儿子交差,陈延年反应快,当即带着弟弟们翻墙逃跑。
图|倪(ní)嗣冲
陈乔年年纪大,跟着哥哥灵敏地翻过了围墙,但是弟弟陈松年年纪小,力气小,一个不小心掉进了邻居家的澡盆里,陈延年着急地转身拉弟弟,就在这个时候,倪嗣冲带人追过来了,陈延年来不及带走弟弟了。
幸亏邻居急中生智,说澡盆里的陈松年是自己的孩子,自己正准备给孩子洗澡,兄弟三人这才逃过一劫,倪嗣冲一行人没有任何收获,最终抓走了大伯家的孩子陈永年。
这件事情虽小,但却生动地反映了兄弟三人坎坷多舛的成长经历。陈延年、陈乔年兄弟俩因为很多事情,一直不愿意与父亲陈独秀亲近。
陈独秀是站在时代风口浪尖的人物,凭借着光明磊落的行事方式与清正廉洁的行事态度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尊重,对推动中国历史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陈独秀成为了那个时代所有年轻人的榜样。
图|陈独秀剧照
1924年,陈延年、陈乔年兄弟俩回到国内,将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中国的革命事业上,陈延年作为中央特派员来到了广州,中共广东区委委员长*同时也是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陈延年跟着*出任了中共广东区委秘书兼组织部部长。
陈延年坚定地信奉马克思主义,坚信着中国工农的力量,他带领区委主要负责人深入工厂、农村,来到了劳动群众中,大力开展工农革命运动。
这个时期的陈延年经常穿着工人的制服,出入于广州万福路、大南路等工人聚集的地区,与工人一起聊天、生活、交朋友、拉黄包车、学广州话,工友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老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