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古诗词的主要题材类型:
1、赠友送别诗
【基本内容】:一般指叮咛对方,赞颂对方,表达一种依依不舍的感情或别后的思念。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1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 。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2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3曛 :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4莫愁:请不要忧愁 。
5知己:知心的朋友。
6谁人:哪个人。
7识:认识
8君:你,这里指董大。
【品读】诗的前两句以粗犷的笔调和白描手法,绘出了一幅北国寒冬图:日暮黄昏,大雪纷飞,在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顿生游子沦落之感。
接着,作者以豪迈的气势,开朗的胸襟,叙写离情,激励友人,在悲凉伤感的情调之外,以真诚情谊渲染了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
青山独归远。
【品读】这是一首感情深沉的送别诗,也是一幅构图美妙的静物画。精美如画,是这首诗的明显特点。是中唐山水诗的名篇。
那寺院传来的声声暮钟,触动了诗人的思绪。青山独归的灵澈背影,勾起诗人的归意。耳闻目送,心思神往,就是隐藏在画外的诗人的形象。
2、咏史怀古诗
【基本内容】:一般是指凭吊古代的人或事。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山郭:山城。
酒旗:古代酒店外面挂的幌子。
【品读】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只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唱叹,就特别引人遐想。
3.边塞征战诗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北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1.从军行: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军队战争之事。
王昌龄 从军行
2.青海:指青海湖。
3.雪山:这里指甘肃省的祁连山。
4.穿:磨破。
5.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
6.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7.孤城:当时青海地区的一座城。一说孤城即玉门关。
8.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品读】首句写边疆地理位置和环境。一个“暗”字,给人以沉重压抑之感。次句写形势的险恶,他们征戍在边疆前沿,回望祖国只见玉门关一座孤城。第三句写战斗的紧张激烈,语言概括而形象鲜明如见。末句代战士们立誓,正面地讴歌他们的忠勇。有了前三句的铺垫,战士们的誓词分量才显得更重。 王昌龄的边塞诗有不少篇章就是表现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的。
4.借景抒情,咏物言志。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
(1)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锤,锤打。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
【品读】首句写石灰的来之不易,铿锵有力的子句中寄寓了千锤百炼才能早就人才的深意。次句以拟人的手法,表现了石灰临难不惧、处变不惊的不凡气度,从中也寄寓了于谦不畏艰难险阻的性格。第三句再次以拟人的手法充分表现了石灰不怕粉身碎骨的崇高精神和甘愿献身的美德。同样,展示了诗人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英雄情怀。末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是前三句的收结和归宿,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是石灰的志向,也是于谦的志向。
5. 山水田园诗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
①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②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
③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品读】一开始就描绘出在初春灿烂的阳光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的春景。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最具特征的动态景物来勾画。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春日融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三四两句动静搭配,相映成趣。使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了一幅色彩鲜明、春意盎然的初春图,从而反映了诗人经过长期的颠簸流离后,暂时得到安宁的舒畅闲淡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的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愉情怀的表露。
6.说理诗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阳。
3.依:依傍。
4.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5.穷:尽,使达到极点。
7.更:替、换。(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思)
【品读】前两句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写得景观壮观,气势雄阔。诗人用极其朴素、浅显易懂的语句,高度形象而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的十个字中。首句写了落日西沉景,次句写黄河流归大海,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
三四两句,诗人还想进一步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过程,而含意深远,耐人寻味。表现了诗人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