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
鹿柴
王维 〔唐代〕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的空山,大概也是晚年居住的终南山。这首诗很妙的点,在于王维的描写角度。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这首诗里就体现的很明显。
他是如何刻画空山之空的?
第一点,是留白与画外音。一大片的空山留白,加上远处隐隐约约的人声,以动衬静,而山愈静。
第二点,是铺排光线与意象抓取。阳光透过树叶,影子洒落林间,轻轻点在一片青苔之上。
王维只讲了这两个点,在画上留下了无数供人遐想填补的空间,而空山之空,也就跃然乎纸上了。
肆
独坐敬亭山
李白 〔唐代〕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的敬亭山。在看来万物皆有灵的眼中,也是他为数不多的当世知己之一。
当附近周旋的鸟儿各自高飞,当停泊卷舒的云彩各自远去。茫茫天地间,唯有一人一山,相对忘愁。
伍
终南山
王维 〔唐代〕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王维笔下的终南山。
前半首写浩大。山高,接近天都;山长,连山到海。
高耸的山峰周围环绕着白云青霭,远远看去苍茫一片,如在云天之中。等你真正攀登上去,则又是另外一番光景,山顶回望,白云渐渐抱和在一起,曾经弥漫的烟霭也不知何处,淡淡地在身边逝去。
五六句继续写山之大,连着占据了天上的好几处星辰分野。跨度之大,众峰间的阴晴都不能统一。
以问樵夫结句,是经典属于王维的清淡留白技法。
陆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唐代〕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柳宗元这首诗主题不在山,而在心。登山望远,望的是故园方向。
因为心中郁结,所以尖山如同一片片剑芒,割痛了柳宗元的愁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