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人生目标,如何培养学生的目标和品质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0-29 18:21:43

***实验学校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立足实际,艰苦创业,不断进取,走过了“管理兴校”的办学之路,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形成了一定的办学特色。为使学校能更规范、有序发展,成为***民办教育的名片,为县域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现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发展需求,制定《***实验学校中长期发展计划》(2012年—2022年)。

一、 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中心,以“管理兴校,科研兴校,人文兴校”为发展思路,坚持以培养学生懂感恩、会学习为重点,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育人环境,争创省市一流名校!

二、 基本情况

***实验学校创办于2005年,是***市重点中学之一,现有学生8000多人(其中4000多人为住校学生),教职员工800多人。

***实验学校位于***大南山北麓,依山傍水,清静幽雅,是理想的读书胜地。学校占地一百七十余亩,建筑面积八万多平方米。

学校奉行“从严治校,提高素质、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实行封闭式管理、开放式办学、全天候服务。学校把质量当成生命线,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深入细致做好学生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各项活动;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探索践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稳妥推行教学竞赛、活跃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重视素质教育,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第二课堂丰富多彩,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三、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管理兴校,科研兴校,人文兴校”的校园

到2022年把学校建设成为全市一流名校,省一流的民办学校。

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争先创优的意识,群策群力,脚踏实地的开展好学校的各项工作,以学习为动力、以变化为起点、以发展为主体、以创新为灵魂、以进步为标志,打造研究型教师团队,构建现代化管理模式,力争10年内努力把学校建设成科研水平高、教学手段先进、队伍精良、质量较优、管理优化、特色明显、设施先进、校园优美、人文和谐的一流学校。

(二)、中期目标(2012年--2017年)“科研兴校”的校园

规范学校管理,优化校园环境,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坚持“教学为中心、质量是生命”的理念;建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育思想、教学观念、课程观和教师角色的转变,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的创生者、建设者,教学的研究者;强化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师资水平;建设一支有一定教学风格和科研水平的优秀教师队伍,培养出在省、地区、市有声誉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质量 在***市有明显优势:高考文、理总分前十名,一本上线人数达***总数的40%以上;中考各项指数力争完成三分之一(***中考总分前10人,***中考总分前40人、***市中考总分前20名,***市前300名、上***市重点线人数、各科满分人数)。

(三)、长期目标(2017年--2022年)“人文和谐”的校园

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市名列前茅:高考文、理总分前十名、一本上线人数占***市总数50%以上;中考各项指数稳定在三分之一以上(***中考总分前10人,***中考总分前40人、***市中考总分前20名,***市前300名、上***市重点线人数、各科满分人数)。以“崇德、笃志;健体、博学”为校训,举“育人为本”之旗,走“和谐管理”之路,以“人文校园、和谐校园”为导向,不断提升学校教育内涵,加强学校、社会、家庭多元化联系。把学校办成科研水平高、教学手段先进、办学特色明显的“和谐校园”、“人文校园”,使***实验学校成为***市一流名校,省一流的民办学校。

四、具体措施

(一)、加大投入,完善设施

学校师生宿舍的新建及教学器材配备达标和环境的绿化是重点,也是今后三年资金投入的重点。 1、抓紧师生生活区的新建及后期工程建设,设施设备配齐配优,为师生创造更舒适、更现代化的学习和生活环境2、努力进行新建生活区的设施完善工作。3、根据现代教育的需要,配齐相应的电教设备,设置远程教育网络教室。4、更新教室电子白板,启用液晶电子白板。5、建立健全理化实验室、音乐室、图书室、计算机教室等,图书室藏书达20万册,建立四个规范标准的计算机室,计算机近280台;6、配齐配足体育器材,人均活动面积达规定标准;优化学校内部结构。

(二)、队伍建设,德能至上

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因此,要建设一支精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到 2017年,本科学历需达到100%,新增教师学历全部合格。重视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培训,逐步对在校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再培训,达到教师人人能独立制作多媒体课件,独立操作现代教学媒体。坚定考核考评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调整不适应学校发展的人员。优者上,能者进,人品至上,水平至上,在流动中稳定,在稳定中提高。思想上严格要求,业务提高上创造条件。 做到“事业、感情、待遇”三留人。

(三)、深化课改,科研兴校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标,以改革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模式为重点,以“学习借鉴、融合创新、典型引路、活动推进”为基本策略,以“加强研究、落实责任,强化指导、科学评价”为保障,深化“课改”的各项工作,完善教学管理,优化教学评价,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第一、制定与课改要适应的各项管理制度。

1、改革课堂结构,构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

2、改革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确立“以学定教、以学评教”的课堂教学评价观,以“三大步六环节”的落实情况作为唯一的标准。

3、改革教学管理方式,提高常规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创设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的学习氛围。

4、改革教学质量的评价方式,实行统一标准的评价体系。

5、改革教师综合评价体系,建立起以教学质量为核心,从德、能、勤、绩等方面的综合评价体系。

第二、强化“三级备课”,提高公共教案的有效性。

每学期初各学科组长组织本组老师做好学期任务的分配,确定主备人与中心发言人,即确定各科任教师研究重点(也是备课时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自学最有效?大家共同研究备课时,主要确定学生的自学范围、自学内容、自学方式、自学时间以及自学要求等;研究学生自学时可能会遇到哪些疑难问题,设计怎样的当堂检测题才能最大限度地使学生暴露自学后可能存在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

同科组每位教师在认真研究教情、学情基础上,撰写简案,主备人准备详案。各年级教师在备课组长的组织下,利用固定的时间(周一、周四晚上8:30)进行集中集体备课, 进行同一课题的探讨,围绕“三大步六环节”设计教案,保证公共教案的有效性。

第三、以赛课为平台,深化教研各项工作。

每学年第一学期,在全校进行全员参与的赛课活动,通过赛课、评课、议课等环节,使老师的教学业务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不断提高。每学年第二学期,赛课优胜者,向全体老师奉献一节示范课,使学校教学“课改”更加规范与实效。

(四)、文化引领,创建和谐

广博的校园文化,是不断超越的智慧教育,是精细、深邃经营的灵动挥洒,是管理者的一种诗意情怀。是一种技巧,是一种规律,是一种追求,是一种期待,更是一种智慧。这就是和谐校园。

克*霍金森说:“倘若哲学家不会成为管理者,那么,管理者必须是哲学家。”管理者在办学过程中如果缺乏哲学的思考,缺乏彰往察来的智慧,缺乏革故鼎新的胆识,那么就不可能有所成就。校园离不开管理,更离不开哲学式的管理。“管理是行动的哲学”。因此,要从哲学的角度要求学校管理者具有哲学家的智慧,用哲学家的眼光来践行学校管理。

第一、创设精神追求的崇高境界

教育的崇高境界就是“爱”。“教育的爱心即教育的圣心”,圣心,大爱之谓者;圣心,宽阔之心也。学校要创设精神追求的崇高境界就是要创设“爱至和谐”的境界。

第二、构建和谐校园的主旋律

创建以和衷共济、内外和顺、协调发展为核心,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协调和整体优化,使学校各系统及各要素间协调运转。

第三、践行含蓄、超越的智慧教育

创设平和的氛围和情境,使受教育者在探索、体验的时空里,自醒自悟,豁然润朗。创设大音希声,大辩若呐,简单含蓄的教育氛围。

创设心灵的融合,智慧的碰撞,灵魂的对话的智慧教育。

我们力争用五到十年时间,使学校初步形成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品位高雅的和谐的学校文化。

学校办学八年来,业绩辉煌,显示出强劲实力和持续后劲。学校在未来的十年中,将继续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以“管理兴校,科研兴校,人文兴校”为发展思路,促进学校和谐、持续发展,进一步把学校做强、做大、做优,发挥名校的示范作用、窗口作用和辐射作用,为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如何培养学生人生目标,如何培养学生的目标和品质(1)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