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贝母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贝母的作用和功效怎么吃效果好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0-31 02:47:11

近日,受到台风“小犬”的影响,大家都感觉到了秋的凉意,虽然接下来的几天可能会下雨,但越往后面,天气是会越发干燥的。说到秋日润燥,很多人立刻想起了“川贝炖雪梨”,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川贝母这味中药。

川贝母入药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或梭砂贝母的干燥鳞茎,主产于四川、云南、甘肃、西藏等地,通常生长于海拔2800m以上的严寒之地。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青贝”、“炉贝”

在“松贝”“青贝”“炉贝”中,松贝为最优品,青贝品质亦优,炉贝次之。各品种均以质坚实、颗粒均匀整齐、色洁白、粉性足者为佳。

大贝母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贝母的作用和功效怎么吃效果好(1)

【异名】贝母、川贝。

【性味】味苦、甘,性微寒。

【归经】归肺、心经。

【功能与主治】川贝母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的功效。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痰中带血,瘰疬,乳痈,肺痈等症。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及有寒痰、湿痰者不宜。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用法与用量】3~10g;研粉冲服,一次1~2g。

《本草备要》记载贝母:“治虚劳烦热,咳嗽上气,吐血咯血,肺痿肺郁,喉痹……”《本草汇言》则谓:“贝母,开郁、下气、化痰之药也。润肺消痰,止咳定喘,则虚劳火结之证,贝母专司首剂。”

川贝母可单用,也常与沙参、麦冬、百合、知母等药材同用,以加强润肺化痰、止燥咳的效果。如延年贝母煎(《外台秘要》)中以贝母伍紫菀、百部、杏仁以止咳化痰,为疗肺正药;五味子具补肺敛肺之功;加姜汁一味,使滋补而不腻滞;甘草调和诸药。全方以清肺、润肺、敛肺、补肺为一体,可治暴热咳,又可治久咳伤阴,疗效甚佳。

注意:川贝母的多基源、野生或栽培、生长年限等因素导致其性状各异,但是其中得到中医大家首肯的就是“松贝”。由于松贝的产量低,人工繁育也未完全成熟,所以它的价格非常昂贵。市面上有很多松贝的伪品,并且很难鉴别,所以大家在购买松贝时一定要选择正规渠道。

大贝母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贝母的作用和功效怎么吃效果好(2)

松贝药材

川贝母成方制剂

2020版药典所记载的部分川贝母成方制剂:

川贝止咳露

【处方】川贝母5g、枇杷叶130.9g、百部23.4g、前胡14.1g、桔梗9.1g、桑白皮9.4g、薄荷脑0.16g。

【制法】以上七味,除薄荷脑外,其余川贝母等六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5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加入蔗糖300g及防腐剂适量,煮沸使溶解,滤过,滤液加入薄荷脑、杏仁香精的乙醇溶液适量,加水至1000ml,搅匀,即得。

【性状】本品为棕黄色至棕褐色的液体;气芳香,味甜、凉、微苦。

【功能与主治】止嗽祛痰。用于风热咳嗽,痰多上气或燥咳。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5ml,一日3次;小儿减半。

【规格】(1)每瓶装100ml(2)每瓶装120ml (3)每瓶装150ml。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川贝枇杷糖浆

【处方】川贝母流浸膏45ml、桔梗45g、枇杷叶300g、薄荷脑0.34g。

【制法】以上四味,川贝母流浸膏系取川贝母45g,粉碎成粗粉,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5天后,缓缓渗漉,收集初渗漉液38ml,另器保存,继续渗漉,俟可溶性成分完全漉出,续渗漉液浓缩至适量,与初渗漉液混合,继续浓缩至45ml,滤过。桔梗和枇杷叶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5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加入蔗糖400g及防腐剂适量,煮沸使溶解,滤过,滤液与川贝母流浸膏混合,放冷,加入薄荷脑和含适量杏仁香精的乙醇溶液,加水至1000ml,搅匀,即得。

【性状】本品为棕红色的黏稠液体;气香,味甜、微苦、凉。

【功能与主治】清热宣肺,化痰止咳。用于风热犯肺、痰热内阻所致的咳嗽痰黄或咯痰不爽、咽喉肿痛、胸闷胀痛;感冒、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0ml,一日3次。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大贝母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贝母的作用和功效怎么吃效果好(3)

青贝药材

川贝雪梨膏

【处方】梨清膏400g、川贝母50g、麦冬100g、百合50g、款冬花25g。

【制法】以上五味,梨清膏系取鲜梨,洗净,压榨取汁,梨渣加水煎煮2小时,滤过,滤液与上述梨汁合并,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0(90℃)。川贝母粉碎成粗粉,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回收乙醇,备用;药渣与其余麦冬等三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4小时,第二次3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静置12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适量,加入上述川贝母渗漉液及梨清膏,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90℃)的清膏。每100g清膏加入用蔗糖400g制成的转化糖,混匀,浓缩至规定的相对密度,即得。

【性状】本品为棕黄色的稠厚半流体;味甜。

【功能与主治】润肺止咳,生津利咽。用于阴虚肺热,咳嗽,喘促,口燥咽干。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5g,一日2次。

【注意】忌辛辣食物。

【贮藏】密封。

牛黄蛇胆川贝液

【处方】人工牛黄1.6g、川贝母48.4g、蛇胆汁8.1g、薄荷脑0.04g。

【制法】以上四味,取人工牛黄研细后,用乙醇浸泡24小时,滤过,滤液备用;川贝母研碎成粗粉,用70%乙醇作溶剂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至适量。取蔗糖、蜂蜜适量,加水制成糖浆,与蛇胆汁、上述人工牛黄与川贝母提取液、薄荷脑0.04g及尼泊金乙酯0.5g混匀,加水至1000ml,搅匀,滤过,灌封,灭菌,即得。

【性状】本品为淡黄色至棕黄色液体;味甜、微苦,有凉喉感。

【功能与主治】清热、化痰、止咳。用于热痰、燥痰咳嗽,症见咳嗽、痰黄或干咳、咯痰不爽。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0ml,一日3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

【规格】(1)每支装10ml(2)每瓶装100ml(3)每瓶装150ml。

【贮藏】密闭,置阴凉处保存。

大贝母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贝母的作用和功效怎么吃效果好(4)

炉贝母(黄炉贝)

食疗

01

贝母莱菔茶

材料:川贝母50克,莱菔子50克。

做法:将川贝母和莱菔子分别研成末,混匀后装瓶保存。每次取3克药粉装茶袋,用沸水冲泡饮用。每日1剂,代茶频饮。

功效:降气化痰。莱菔子(萝卜子)可降气化痰,搭配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的川贝母,常用于肺热燥咳、咳喘痰多等症。

适用人群:适合肺燥、肺热所致的久咳痰喘、咳嗽咯血者,最宜肺炎、急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饮用。四季皆可,冬春最宜。

禁忌:阳虚、气虚、寒痰、湿痰者不宜。

02

贝母秋梨汤

材料:川贝母粉3克,鸭梨1个,冰糖10克。

做法:将鸭梨清洗干净,从上部1/3处横刀切开。挖去梨核,使梨呈内空的小碗形,放入蒸碗。把川贝母粉倒入梨中。再把梨上部盖好,用竹签固定,碗中加入冰糖和少许水,隔水蒸约40分钟即可。

功效:润燥化痰、清肺止咳。此汤有润燥化痰、清肺止咳的功效,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肺气肿、肺心病等慢性肺病的防治均有益处。

适用人群:适合反复咳嗽、久咳不止、肺燥咳嗽有痰或痰少黏滞、气喘者,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肺气肿等慢性肺病患者均宜常食。肺燥阴伤、阴虚内热、津干口燥、咽干口渴者宜多食。四季皆可,尤其是秋燥季节及冬春季节食用更佳。

禁忌:阳虚、脾胃虚寒、有寒痰、湿痰者慎用。

还需要注意的是,大家在服用川贝期间,忌食辛辣生冷油腻食物。同时,风寒咳嗽,表现喉痒咳嗽,痰白稀薄,发热无汗的人群不适合使用川贝。脾胃虚弱,大便稀溏者更要慎用。

大贝母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贝母的作用和功效怎么吃效果好(5)

炉贝母(白炉贝)

治秋燥咳嗽小方十则

“秋伤于燥,上逆而咳”,入秋后每天温度都在降低,冷空气和秋燥都容易导致秋燥咳嗽。下面给大家分享10个小验方,有的仅用厨房里常备的食材即可制成。

川贝母5克(研细),冰糖20克,同放碗中,加水150毫升,隔水炖煮半小时即可。早晚各服1次。

鲜百合50克(干品30克),苦杏仁(去皮,打碎)10克,粳米50克,同煮为稀粥,调白糖适量温食。每日1次。

百合、天冬、麦冬各250克,加水,文火煎煮两个小时,过滤取汁,浓缩为膏。每100克清膏加炼蜜50克和匀。每日早晚各用白开水调服15克。

连皮雪梨1个,切成两半,除去瓤和籽,入冰糖和川贝末少量,蒸熟食之,每日服1次,连食5天。

松子仁30克,捣成泥状,糯米50克,加水400毫升,与松子仁泥调拌,用文火煮成米粥,服前可调入2~3匙蜂蜜,早起空腹及晚间睡前分2次温服。连服30天以上。

白萝卜50克,饴糖15克,柿霜15克,川贝母6克。白萝卜绞汁,盛碗中,加入饴糖,蒸化,调入柿霜、川贝粉,一并服之,每日两次。

净川贝母10克(打碎),粳米30克,白糖10克,共煮成稀粥,食之。每日服1次,连续食用4天。

雪梨1个,百合15克,冰糖25克,水煮,待百合熟透时即可食用。

橘饼20克,白糖10克,入锅煮熟食之,每日服1次,连食5天。

柿霜3~9克,捣碎后水煎,慢慢含咽,每日服用多次。■

【来源:本文综合整理自养生正道、2020版《中国药典》、广东省中医院,中药图片来源:药用植物图鉴微信】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