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最骄傲的一首古歌:帝力于我何有哉!
击壤歌
先秦·佚名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我愿称之为最能代表中国人精神的古歌。
这首歌谣大约流传于距今4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时期。传说在尧帝的时代,“天下太和,百姓无事”,老百姓过着安定舒适的日子。
一位八九十岁的老人,一边悠闲地做着“击壤”的游戏,一边唱出了这首歌。
太阳出来,我就出去耕种,太阳下山,我就回家休息。
凿一眼井就可以有水喝,自己耕田种粮食自己吃。
这样的日子真自在,帝王的权力于我有什么用呢?
质朴的语言、自在的状态,是三千年前的劳动者的风貌。
人生于世,靠勤劳活下去,是最光荣的。
自立自强,是中华民族的底色。
5、最明快的歌颂诗: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卿云歌
先秦·佚名
卿云烂兮,糺[jiū]缦缦兮。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明明上天,烂然星陈。
日月光华,弘于一人。
日月有常,星辰有行。
四时从经,万姓允诚。
于予论乐,配天之灵。
迁于圣贤,莫不咸听。
鼚[chāng]乎鼓之,轩乎舞之。
菁华已竭,褰裳[qiān cháng]去之。
《卿云歌》最早见于《尚书大传》。相传功成身退的舜帝禅位给治水有功的大禹时,百官和舜帝同唱《卿云歌》。
这首诗由三个部分组成:前四句为舜帝的唱颂之歌;中四句为群臣的相和之颂;后十二句为舜帝续颂之歌。
诗歌描绘了一幅政通人和的清明图像,表达了上古先民对美德的崇尚和圣人治国的政治理想。
全诗运用了“颂”的形式,符合祭祀颂歌的表演特点,语言简朴,语句简单,节奏短促,明快流畅。
辛亥革命后《卿云歌》曾两度被改编为中华民国国歌,可见其影响力。
6、最感感恩的古歌: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风歌
先秦·帝舜
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风之时兮,可以阜[fù]吾民之财兮。
《南风歌》为上古歌谣,相传为虞舜时歌唱运城盐池和人民生活关系的民歌。
南风清凉,阵阵吹拂,可以解万民的愁苦啊!南风适时吹起,可以丰富万民的财物。
那看不到、摸不到的风,让人感激,让人赞颂。
在三千多年前,先民们就这样与自然和谐相处。
全诗四句,诗句错落,诗节对称,押韵讲究,辞达意显,体现了典型的赋辞风格。
感恩风雪雨露,感恩自然,印在了中国人骨子里。
7、最悲壮的古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渡易水歌
先秦·佚名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战国时期,秦国发动了兼并六国的战争。自公元前230年始,相继攻韩,克赵,击魏,破楚,弱小的燕国危在旦夕。
为了图存,燕国太子丹招募刺客荆轲,以为秦王献城为名,意图刺*秦始皇。
燕丹和一众好友在易水旁送别荆轲,这注定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程。
荆轲的好友高渐离击筑,荆轲高声地吟唱了这首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即悲壮,又慷慨。
歌辞语言平易简练,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歌辞之苍凉遒劲,歌韵之简短悲亢,使这首歌带有了夺人心魄的震撼力量。
视死如归的精神,总是带给人更多的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