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上】:最早的祖先称为始祖。后世的皇帝一般以他们可知的祖宗作为始祖,如宋朝以僖祖作为始祖。后世的人在修家谱、作家传时,也往往喜欢攀附古代的名人为自己的始祖。
【太祖】:指先祖称谓,后多用来指开国帝王的庙号。始封之君也就是王朝的建立者为太祖。如唐以李渊为太祖,宋以赵匡胤为太祖,明以朱元璋为太祖,清以努尔哈赤为太祖。魏晋以后,特别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时期,用“祖”作为庙号已经泛滥。太祖是一朝的开国之君,所以他的太庙百世不迁。
【祖宗】:是对始祖及先世中有功德者的尊称。从我国汉代开始,凡是创业的国君死后,他们的庙号一律为祖,如汉称刘邦为高祖,唐称李渊为高祖等等。凡是有功德的帝王死后,他们的庙号一律称为宗,如汉称文帝刘恒为太宗,唐称李世民为太宗等。
【子嗣、太宗、小宗】:古代宗法制度规定,同一始祖的嫡系长房继承系统为大宗、余子为小宗。
【宗子】:指大宗的嫡长子,又指族长和皇族子弟。对大宗来讲,他是家长;对于小宗来讲,他是族长,宗子继承始祖的爵位,主持始祖庙的祭祀。
【世子】:古代诸王公侯嗣子之称谓,在明清两代为亲王嗣子之称谓。世子也就是太子,古代的“世”与“太”字意义相通。
【嫡子】:古代把正妻所生的儿子称作嫡子。同时也指正妻所生的长子。嫡子有继承父亲地位的权力,在社会地位上远远高于庶子。
【庶子】:古代把妾所生的儿子称作庶子,庶子的地位比嫡子低,不能承奉祖庙的祭礼和承袭父祖的地位。
【嗣子】:无子而以他人之子作为儿子,既为嗣子。嗣子一经礼法认可,地位与亲子等同。古代礼法对嗣子问题,有明确的规定。一、必须是同姓。二、必须是同宗的支子。三、辈分必须相当。
【公子】:诸侯王(公)嫡长子以外的其它儿子称为公子。另外诸侯的女儿也可以称作公子。
【考妣】:父母又称为考妣。后多指已死的父母,即亡父亡母。
【八母】:八种身份不同的母亲,即指嫡母、继母、养母、慈母、嫁母、出母、庶母和乳母。
【嫡母】:妾的子女称父之正妻为嫡母。对于嫡母,服制是斩衰三年。
【继母】:父亲的后妻称为继母,对于继母,服制也是齐衰三年。
【养母】:过继儿子称收养他的母亲为养母。对养母服制是斩衰三年。
【慈母】:妾所生之子,其母死后,其父令别的妾抚育,此别妾就是此子的慈母。
【嫁母】:亲母因父亲死后再嫁,称作嫁母。为嫁母服齐衰杖期。
【出母】:被父亲休弃的生母称作出母。为出母服齐衰杖期。
【庶母】:父亲的妾称为庶母。士为庶母服缌麻。
【乳母】:父妾之中曾乳育己者称她为乳母。为乳母服缌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