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是什么朝代的诗人,王安石最出名的十首诗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1-05 08:03:48

王安石是什么朝代的诗人,王安石最出名的十首诗(1)

王安石,字介甫,江西抚州临川人,是我国北宋时期最著名的政治家、学者和文学家,生于北宋真宗天禧五年,即公元1021年11月13日,农历九月初二,今年恰逢王安石诞辰1000周年。

王安石以变法、改革著称,由此,与保守派司马光阵线分明,几至于水火不容,但是,如果换一个问题,在变法之初,最让王安石不爽和忌恨的那个人到底是谁呢?答案也许有些让人讶异,那个人更有可能是苏轼。

这是为什么呢?

有关王安石和苏轼之间的恩怨,坊间有很多误传,在此,需要先澄清一个事实,世人大都熟知,苏轼曾经因为遭遇“乌台诗案”而身陷囹圄,有人将其归咎于王安石,但是,“乌台诗案”确实和王安石没半毛钱关系。

所谓“乌台诗案”,是指苏轼因为在诗词中含沙射影,非议朝政,而被逮入御史台受审,御史台又称“乌台”,所以,这一事件便被称为“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发生于元1079年,但是,早在1076年,王安石便辞去相位,知江宁府,略相当于今天南京市市长,第二年,王安石又辞去了知江宁府的职务,从而,彻底地告别政坛,远离政治,所以,“乌台诗案”发生的时候,王安石已经致仕(退休)两年,不可能参与其中。

王安石是什么朝代的诗人,王安石最出名的十首诗(2)

当然,谈及苏氏父子和王安石之间的恩怨情仇,还有另一个绕不过的话题,也就是苏轼的父亲苏洵所作的《辨奸论》,《辨奸论》出自“三苏”的伯乐张方平在苏洵死后为其撰写的《文安先生墓表》中,在《辨奸论》一文中,苏洵率先认定王安石必将成为“奸臣”。

但是,学术界对于《辨奸论》一文的真伪,始终莫衷一是,问题的关键在于苏洵与王安石究竟相识于何时,因为根据宋人方勺在《泊宅篇》中的记载,苏洵正是在和王安石初识之后,才基于对王安石的第一印象而写作《辨奸论》的。

而要考证《辨奸论》的写作时间,有一句话很重要,按照《泊宅编》的说法,苏洵写作《辨奸论》时,“介甫方作馆职,而明允犹布衣也。

所谓“馆职”,指的是王安石曾直集贤院,集贤院为北宋三馆之一,根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八十九)嘉祐四年五月壬子条,“度支判官、祠部员外郎王安石累除馆职,并辞不受,中书门下具以闻,诏令直集贤院,王安石犹累辞乃拜。”

所谓“累辞乃拜”,并未说明王安石究竟在何时拜馆职,北宋人詹太和为王安石做年谱时,将其定为嘉祐六年,而清人蔡上翔延续了詹太和的说法,并进一步定为嘉祐六月之后。

王安石是什么朝代的诗人,王安石最出名的十首诗(3)

同样,苏洵什么时候摆脱“布衣”(即平民)身份呢?似乎同样存疑,比如今人曾枣庄在撰写《苏洵年谱》时,认为苏洵在嘉祐七月被授予霸州文安县主簿,而其根据应该出自《续资治通鉴长编》治平二年九月辛酉条,但是,《续资治通鉴长编》一书中并未给出苏洵任职的具体时间。

笔者倾向于认为,苏洵或于七月被授予文安县主簿,但入职可能要稍晚一些,大约在八月左右,由此推断,《辨奸论》的写作时间,大概在嘉祐六年六至八月之间。

这段时间内,都城开封内,酝酿起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而当事者恰好是王安石与苏辙,苏辙是苏轼的弟弟,苏洵次子,这一实践对苏辙的打击和影响足称深远。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嘉祐六年,欧阳修、杨畋等人举荐苏轼、苏辙兄弟参加制科考试,其实,苏轼、苏辙兄弟早在嘉祐二年,便同时考中进士,但是,制科考试比进士试的门槛还要高,一旦考入第三等,其待遇可以视同进士试的状元,可以直接被授予京官,免去选人这一阶段。

王安石是这一年制科考试的初考官,但殿试的考官是司马光、范镇等人,结果,司马光将苏轼、苏辙都录入了第三等,但是,因为其他考官等有意见,最后,又将苏辙降为第四等次,但是,即便如此,“知制诰王安石疑辙右宰相,专攻人主……不肯为词。”

王安石是什么朝代的诗人,王安石最出名的十首诗(4)

一言以蔽之,王安石质疑苏辙的成绩,为此,坚决不肯发放录取通知书和委任状,这一点让初出茅庐的苏辙很受伤,为了保住面子,“辙乃奏乞养亲三年,”借照顾父亲为名,拒绝入职,但是,他在和哥哥苏轼的诗歌唱和中,却耿耿于怀。

或许是爱子苏辙的挫折,让苏洵难以抑制内心的不平和愤恨,于是,将其一并倾诉在《辨奸论》一文中,当然,上述只是一种推测,还有待发掘新的史料,予以说明,但是,如果这一推断属实,王安石与苏氏父子的恩怨似乎由来已久,而王安石对于苏轼的忌惮和防范更是无所不在,以致于竟然因此连累到苏轼的两位伯乐欧阳修、司马光。

《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1070年5月,宋神宗打算重新启用欧阳修为枢密副使,级别相当于副宰相,却遭到王安石的强烈反对,反对的理由,是担心欧阳修背后有“惑其视听者”,那么,“惑其视听者”是谁呢?“安石盖指苏轼辈。”由此,宋神宗舍弃了欧阳修,后来,又打算改任司马光,再次遭到王安石的反对,反对的理由,如出一辙,同样是因为苏轼。

王安石是什么朝代的诗人,王安石最出名的十首诗(5)

后来,司马光同年、好友,苏轼的同乡、伯乐范镇干脆举荐为台谏,属于监察部门,相当于中纪委官员,更让王安石忌惮不已,为此,指使谢景温“构陷”苏轼,据苏轼同年林希记载——

“王安石恨怒苏轼,欲害之,未有以发……范镇荐(苏)轼,(谢)景温即劾(苏)轼向丁父忧归蜀,往还多乘舟载货物,卖私盐等事。”

谢景温与王安石有姻亲,谢景温的妹妹嫁给了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而谢景温恰好是由王安石举荐的,因此,一般认为,谢景温之所以弹劾苏轼,正是出于王安石的授意,而为苏轼辩护的,正是司马光、范镇,而这也是新、旧两党的最早针锋相对的一次重大冲突,之后,苏轼被迫离开京城,第一次到杭州做官。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沈酿川

参考资料:《续资治通鉴长编》、《王安石年谱》、《张方平集》、《泊宅编》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