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未全开月未圆全诗,花未全开月未圆感悟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1-05 18:56:00

站在高处,远远眺望,只看见长空澄碧,万里无云。月光皎洁,照耀大地,正使秋天的碧空沉浸在一片清冷之中。月宫之上,琼楼玉宇,仙女们乘着鸾车,自由来去,“我”多么向往月宫中的清净自由。在月光之下,江山如画,树影婆娑。 

“我”喝醉了,于是一会拍手狂歌,一会举杯邀月,月亮、“我”、影子,成了饮酒三人组。一会又起舞排徊在风露之下,喝多了,也不知今夕何夕。就想着乘风,醒悟转身,飘然离去,哪里需要用骑鹏翼的方法呢?在明净的月宫里,“我”把横笛吹得响彻云霄,祝福人间的中秋。

注释

花未全开月未圆全诗,花未全开月未圆感悟(5)

桂魄:月亮的别称。

“冷浸”句:秋天的碧空浸透着清冷的月光。

玉宇琼楼:传说中月宫里神仙居住的楼宇。形容月中宫殿的精美。

乘鸾:《异闻录》:“开元中,明皇与申天师游月中,见素娥十余人,皓衣乘白鸾, 笑舞于广庭大桂树下。”

烟树:烟雾笼罩的树木。

历历:清楚可数。

赏析

花未全开月未圆全诗,花未全开月未圆感悟(6)

这是宋代词人苏轼的一首咏中秋词。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中秋之夜,时苏轼谪居黄州,任黄州团练副使,属于戴罪管制。

这一年是苏轼一生创作最重要的一年。三月,苏东坡写下了《定风波》,六月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七月写了《前赤壁赋》,八月中秋写了《念奴娇·中秋》,十月写了《后赤壁赋》,这一年在写《定风波》的前三天还留下了“天下第三行书”的《黄州寒食帖》。

苏东坡之所以这一年能出这么多佳作,据说跟他三月学会了酿酒有关。他的一个好朋友杨世昌,是四川祖传酿酒世家,见苏东坡酿的酒实在难喝,又特别喜欢酿酒,就将自家的酿酒秘籍教给苏东坡,从此苏东坡心情大好,《定风波》等一大批名篇佳作,在一年内不断出现在世人面前。这个酒,真的功不可没。

花未全开月未圆全诗,花未全开月未圆感悟(7)

在这篇中秋词中,依旧有酒。我们来看他怎么写的。“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你看,《前赤壁赋》中的“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喝酒之后进入到的一种飘飘欲仙的状态。苏东坡用了“饮酒乐甚,扣舷而歌”八个字来形容这种快乐。那个“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的正是给他酿酒秘籍的杨世昌。苏东坡还写下了令人沉醉的《蜜酒歌》纪念此事。“西蜀道士杨世昌,善作蜜酒,绝醇酽。余既得其方,作此歌遗之。”

饮酒后的东坡,已然飘飘欲仙。“乌台诗案”发生前,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中只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喝得是官家的美酒,只有快乐。如今,是戴罪之身,只能自食其力,自己得了秘籍,酿造出的佳酿,要比之前靠官家吃的酒,更自由、更敞亮、更多量,酒的问题解决了,似乎人生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还有什么事情能让词人忧愁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人生不就如此,浮浮沉沉,一杯酒下肚,就什么事情都没有了。

此时的东坡,仿佛已化身为仙人,梦想着谪仙李白醉了的模样,“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何其快哉!一会又“起舞徘徊风露下”,管它今夕何夕呢?喝醉了酒的东坡,甚是可爱,他一边拍手狂歌,一边举杯邀月,又一会翩翩起舞,真是醉态可掬。一个率真可爱、饱经风霜却又乐观豁达的东坡,历经千年时光,仍然站立在中秋的文化舞台上,为千年之后的我们再歌一曲,再舞一曲,再醉一回。问君何事?问君何事?不过是“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不值一提,不值一提。都将万事,都将万事,不过是“付与千钟”“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东坡对于酒是爱到极致。

花未全开月未圆全诗,花未全开月未圆感悟(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