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蟋蟀的优劣,怎么判断蟋蟀品种好不好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1-06 22:41:42

上篇《验虫的三项半“硬指标” 》里,咱们谈到了验证蛐蛐等级的三个半硬指标。此篇,将就蛐蛐的品级、级别一说,与大伙探讨我个人的观点。

目前虫界,尚无定论的有“虫种划分之说”、“饲养(饲料)得当与否之说”、再有就是这“品级、级别之说”。此三项,好比是马蜂窝。但凡有些名声威望者,均各呈其词,莫衷一是。言者亦尽量避及,恐引火烧身。

对此三项说法,我个人的理解是:没有最正确的说法,只有最适宜的选择。咱们且不说谁对、谁错。蛐蛐本就没有对、错之分。只有玩者的选择,取最适宜自身的,最便捷入手的,方是最合适的。

下面,说说个人观点:

接上文:“谁能有100%的把握确定,一条名称叫“重青”的蛐蛐,就必胜一条名称叫“淡紫”的蛐蛐?“黄头白青”无论如何就斗不过“正青”了?没人能拍板定论吧”。

既然无法完全认定蛐蛐的品级,那么不妨从新回到起点,不谈品级。听虫五一句心里话:品级一说,害死人。朋友们!盲目地遵从品级,自认品级自高无敌而敲上*,摔了大跟斗的,难道还少吗?

平相老哥所提到的“相虫”的三个指标,“品级、级别”,已经不在单纯的相虫的范围之内,而是事先认定了佳虫的基础上,为蛐蛐制定“征战”方针。故,故咱们才另起一文,就此话题进行讨论。

现实中,诸色五虫,均出大将、王帅。依据老观念,按虫色、虫种(蛐蛐的名称)论虫品,定级别,太虚无太宽泛。也缺乏实际依据作为参考。对初学者而言,我建议根本不用去参考古谱中所描述的,蛐蛐品种的名字,也无需去对照谱中对具体哪类蛐蛐的具体描写,更不用看他们斗了几路几路了。那些都是禁锢初学者独立思维的条条框框,对简化蛐蛐入门的一种制约。

古谱、老谱的共通缺憾,大致有以下这些:

1 文字描述色彩,让后者凭接近于某种物体色而想象,太苍白无力。

2 原则上,没有哪两条虫的色落、搭配是完全相同或一致的。哪位朋友现在能将“井泥青”、“蟹壳青”完全区分明白?更别说各地井中之泥,每只蟹壳的颜色尚有巨大差异了。

3 纷繁复杂,许多概念落伍,已经完全无法适用于当代斗虫大趋势。

指出前辈们的不足,并非是否认他们为后世所留下的宝贵经验与精神财富。相反,吾辈处当今之世,对虫的理解如无突破性、实质性进展,那是愧对前人,百年之后亦无颜面见尊者。

插句题外话:初学者选虫优劣,最基本只需2分钟,便能鉴别80%以上的优质斗蟀。“只需看蛐蛐翅面整体色泽的统一度”。牢记一点,统一度越高,虫越是会斗。暂时别理会什么青、紫、黄。。。更别去套什么“乌背黄”、“油子灯”。。。上手只有一个概念 -- 体验乐趣。提高胜率,便会体验到乐趣所在。倘十斗八、九败,不出2年,玩者会感觉索然无趣而罢手远离。

话题扯远了。用“品级”正青必定胜花项淡紫,这种说法不尽完善是吧?那有何取代之策?有。只需改动一字,变“品级”为“等级”,许多繁复、抽象的概念便立即清晰了。

具体可如是而论(根本别太在意手头的虫叫什么名称):

大场蛐蛐 -- 超级大牙,超大牌架,虫种纯度高,整虫皮张色高度统一(色由肉出),皮壳厚度达标或明显超。

中场蛐蛐 -- 本牙或大牙,牌架尚可,虫种略欠纯度,整虫局部色落统一,皮壳厚度达标。

小场或友谊蛐蛐 -- 上述两条里,某项超了,但未能全者。

以上三类之虫,均能参赛,所不同处,赛事大小而已。另要说明的是,干、老、细、糯的基础要到位哦。余者,说白了,可玩,可不玩。此好有一比:与其看两个无赖在无休止地扯皮,不如观高手致命一击的风采。

有人将蛐蛐一道,搞得越玄乎越好。似乎越玄,越能体现其高深莫测。我倒认为蛐蛐这东西,本来是个很简单的事儿。只需稍稍花点精力,肯定下心,听咱们说几句,都能达到一定的境界。至于想要勇攀高峰了,又当别论。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