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明清古典演义小说中,青龙偃月刀这种兵器出现频率极高,基本上每个演义小说里都有战将使用。
诸如《水浒传》中的关胜、《隋唐演义》中的窦建德、《说岳》里的关铃、《荡寇志》里的云天彪等。
当然这把刀是被《三国演义》里的关羽带火的,所以偃月刀还有一种别名叫“关刀”或“关王刀”,偃月刀也成了关二爷的标配武器。
但是很多研究者认为偃月刀过于沉重,使用起来不方便难以运用于实战中,所以一般都是作为依仗器械出现的。
那明代的偃月刀到底长什么样?能够在实战中发挥劈砍的功效吗?明代偃月刀的实战刀法又有哪些呢?
1、明代青龙偃月刀到底长什么样?
当然所谓的青龙偃月刀,其实一般就是指偃月刀,不过其形制一般跟龙无关。
据考证正史上关二爷的使用的武器,应该是便于马上突刺的矛或槊,而不是演义里标配的偃月刀。
因为偃月刀最早出现并成形于宋朝,此后经历元明不断发展演变,只明朝中后期最终定型,并且成为军中装备颇为广泛的制式兵器。
那偃月刀到底长什么样呢?是不是跟普通的长柄大刀没有区别呢?
其实偃月刀总共有三部分组成:刀身、刀柄和刀纂。
按照明末郑成功家族成员郑大郁编纂的《经国雄略》记载,明朝中后期郑军中装备的偃月刀,制式颇为讲究并不是随意铸造的。
首先说下刀身的长度和宽度。
刀身从刀尖至刀柄处,直线长度为二尺三寸,折合现在长度约是70厘米出头。
这个长度其实并不算很长,因为郑军中装备更多的斩马刀,刀身足足长达三尺接近一米了。
刀身平均宽度则是三寸,折合现在长度应该是10厘米左右;但是中部凸出来的刀尖长度则是4寸,约有十多厘米宽。
所以仅从刀身的长度与宽度来看,偃月刀并不是显得宽大笨重,相反却显得有些“瘦身”精巧。
所以它还有个别名叫做“柳叶刀”。
刀柄则长五尺左右,折合现在的长度就是一米五六左右,比斩马刀的四尺刀柄要长一些。
而刀纂就是通俗说的刀把,这个就跟普通画像上的样式差不多,都是呈现圆锥形套在刀把上。
一来是可以承重使刀身平衡,免得挥舞起来头重脚轻;二来是实战中必要的时候,可以用刀纂戳刺达到*敌的效果。
当然这个刀纂一般不会太长,一般都是三四寸左右。
但组合起来偃月刀的总长度则超过了七尺:
“大刀式,柄长五尺,带刀纂共长七尺五寸,方可大敌。”(《经国雄略·武备篇》)
总长度折合下来大概两米二三左右。
当然郑大郁也解释说偃月刀必有够长,才能在临阵作战时发挥出绝佳的劈开功效,太短了则不足以制敌取胜。
至于说偃月刀太过沉重不利于实战,其实是不太成立的,因为郑军中装备制式偃月刀并不重,肯定不会跟小说中一样是八十二斤。
相反总重量还不超过十斤。
“名为柳叶刀,连柄共重五斤,官称。”(《经国雄略·武备篇》)
折合下来还不超过十斤重,就算是体格不够粗壮的普通士兵,挥舞起来应该也不算难事。
而且这个长度大致是战马的身上,这样就便于马上使用冲刺劈砍,或者可以在七尺五寸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下刀柄的长度便于骑兵使用。
明朝嘉靖年间的浙直总督胡宗宪就提到:
“马上(使用偃月)刀要长,须前过马首,后过马尾方善。”(《筹海图编·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