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造梗到抄梗:和国产情景喜剧说再见
网上流行一种说法:没有什么不开心,是看一集《家有儿女》解决不了的。而在这部经典情景喜剧的弹幕中,讨论最多的就是夏东海刘梅一家的生活水平。
那还是遥远的2005年,剧中三室一厅带书房的大房子,每顿饭七碟八碗的配置,以及三个儿女的滑板车、篮球鞋、网球拍,让曾经在那个时代长大的九零后感到惊讶。有人在评论区回忆,当时父母的工资刚刚破千,夏东海一家的生活想都不敢想。
小时候,我们都是舔着1毛1根的冰棍,看刘星在吃大虾。/《家有儿女》
《家有儿女》的导演林丛长期担任英达的副导演,而这部《家有儿女》也仅仅比英达的《东北一家人》晚了三四年,可二者的风格却已大相径庭。生活在北京的刘星和生活在东北破败厂区里的牛小伟,尽管性格上诸多相似,但绝对无法理解彼此的生活。《家有儿女》对于现实问题并非没有涉及,但已经只停留在蜻蜓点水的层面。
模仿美剧《成长的烦恼》的《家有儿女》似乎把美剧中的豪华物质生活一并拿来了,它的流行标志着情景喜剧的一种新趋势:年轻一代对于能否深刻地反映生活甚至反思生活不再那么看重,但一定要足够的好看好玩。《家有儿女》当然是一部好剧,而这条隔绝现实主义的道路尽头,最终结出了《爱情公寓》这颗怪异的果实。
梳理中国情景喜剧的短暂历史,英达和尚敬是绕不过去的两座高峰。
英达是盗火者,把情景喜剧从大洋彼岸介绍到了中国。他的作品始终带有年代剧的气质,善于发掘市井小人物身上的笑点和闪光点。尚敬则更加先锋时尚,善于解构经典文化,再把网络流行文化的最新成功进行加工。如果说《我爱我家》是在商品经济大潮刚刚上岸的时代,北京知识精英对社会的观察和总结,那么《武林外传》就是初代网络流行文化的最高成果。
《武林外传》虽然披着古代的戏服,但讲的是现代的梗。
为什么现在没有好的情景喜剧?类似的疑问有不少,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没有大场面大明星的情景喜剧,要消耗大量的创意和段子,这对于编剧首先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英达背后的梁左出身世家,北大毕业,和著名作家王朔一同策划了《我爱我家》。而尚敬背后的宁财神,则是中国最早依靠网络成名的写手,在《武林外传》之前,两人已有《都市男女》进行试水。今天再找这样的编剧,难上加难。
其次就是演技。情景喜剧节奏快、片酬低,但偏偏对演技要求极高,很多小演员都是通过情景喜剧崭露头角,饰演郭芙蓉的姚晨、饰演佟湘玉的闫妮莫不如此,即便是饱受争议的《爱情公寓》,也证明了陈赫、李佳航、娄艺潇、王传君等人过硬的演技。
而今天这个流量当道的年代,又穷又破还要卖丑的情景喜剧,显然对大牌演员吸引力不足。即便他们愿意演,你能想象把流量明星放进炊事班、达达*猪菜馆或者同福客栈的情形吗?对观众和他们自己,这恐怕都是一种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