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朱元璋泉下有知,估计棺材板都已盖不住,他建立大明王朝,做梦也想不到朱家会出一个如此奇葩的皇位继承人。
他就是朱祁镇,明朝的第六位和第八位皇帝。纵观历史,要么当不上皇帝,要么当上了皇帝,也只能占一个次第,他怎么占了第六位与第八位?这就是狗血的地方。
没有最狗血,只有更狗血,他还曾成为俘虏,而且竟然又被释放,回到大明之后,一度形成两位皇帝并立的局面。
这堪称空前绝后,明史中的这一段,事迹之离奇、荒谬,最让人啼笑皆非,最让人感叹帝王之家的无常。
一、虎父有犬子,加上死板的帝王传统礼制,朱祁镇在稀里糊涂中成长。想想他的老爸朱瞻基,千古大才子解缙眼中的好圣孙,自幼聪颖,文韬武略,二十六岁登基,三十六岁驾崩,虽然在位只有短短的十年,但是他开创的仁宣之治,堪比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开元盛世。
相比之下,朱祁镇差劲得多,智商平庸,一点都没有能遗传他老爸的优秀基因。在《大明风华》中,朱祁镇是到了五岁,在众目睽睽的鼓励下,才学会走路,它有剧情的夸张,但有一定的史实背景。
天妒英才,朱瞻基驾崩,国不可一日无主,死板的帝王礼制,对于帝王的继位,不可能做得到任人以贤,所以由朱祁镇继位,哪怕他当时只有九岁。
九岁的小屁孩,哪懂什么治国大道,一切的国家大事由张太后说了算,就是所谓的垂帘听政。受他老爸的福荫,张太后也算是聪明,依然重用史上口碑极佳的老臣三杨,即杨士奇、杨荣、杨溥。
三杨的忠心努力辅佐,政权平稳过渡,天下依然河清海晏。可童年的朱祁镇,垂帘听政下,皇帝生涯过得太孤独无趣,而常陪伴他的是王振,一位脑子充满浆糊的太监。
随着张太后的逝世,老臣们陆陆续续凋零,朝廷的各种情况江河日下,致命的是朱祁镇过于倚靠宦官王振,整个童年成长,没有学到有营养的治国大道,尽是学些游玩耍乐的把戏,使得他的帝王之路,充满苦厄。
二、不懂兵法的皇帝偏要去打仗,天上掉下一个大馅饼,让敌军欢喜得怀疑人生。二十多岁的朱祁镇,没有了张太后的牵制,认为自己的人生迎来了春天,青春热血,贵为天子,终于可以大展宏图,孰不知根本不是那些料。
困扰大明开国以来的漠北蒙古兵,即使朱元璋、朱棣、朱瞻基,这些英勇善战的先皇,也只能做到驱逐,得到短暂的边彊安宁,从不能做到彻彻底底底的剿灭。
随着时势的迁移,由蒙古分裂而出的瓦剌军,励精图治,实力变得愈加强大,他们时不时护师南下,极大程度搅乱大明边疆的稳定,老百姓深受其害。
朱祁镇得知情况后,摩拳擦掌,脑子发热,以为自己是太爷爷朱棣的化身,有老爸朱瞻基的灵魂附体,更在王振的怂恿下,不顾朝臣的相劝,坚决要御驾亲征,立下威名。
勇气可嘉,但谋略欠缺,更要命的是他听信谗言,毫无格局观,而且朝内大把文武贤臣不用,偏偏重用王振这种极品废材,于是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远。
彼时,明朝的主要军力多在北京之外,可朱祁镇立功心切,仓促在北京附近集合兵力,所以不是精兵强将,而是作战能力低下,纵然如此,他依然不知死活,率领这二十万将士,号称是五十万,鲁莽出发。
行军路上,上苍对他是有提示的,连绵不绝的大雨,在大同的周围,发现大量的尸体,而且行军的粮草供不上,军心不稳,这种种天时、人心迹象,他若稍为有兵法常识,应当立马撒军。
奈何他宠信的宦官王振认为如此撤军太晦气,有损威名,建议绕道蔚州。实际上是王振的虚荣心作怪,因为蔚州是他的家乡,他想与皇上一同在父老乡亲面前露脸,这是比衣锦还乡更有面子的光宗耀祖之举。
朱祁镇脑子进水般傻乎乎的竟然同意绕道蔚州,犯下兵家大忌,不顾文武大臣的极力反对,将全军置于死地,因为蔚州非常靠近瓦剌军的主力,这简直是自投罗网。
果然,在土木堡的时候,瓦剌军将朱祁镇的大军围困,阴险狡诈的瓦剌军头领也先更假意议和,呆呆的朱祁镇不知是计,放松警惕,被一举攻下,堂堂一个九五之尊,成了俘虏,史称土木堡之变。
明军的损失自然惨重,战乱时,名将樊忠盛怒之下,斩*王振这个废材宦官,而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埜等等大臣壮烈牺牲,所谓是死不瞑目。
三、皇帝在外作战成了俘虏,朝内乱成一锅粥,千古名臣于谦独当一面,再立新皇。瓦剌军俘虏了大明皇帝,这简直是幸福来得太突然,全军上下激动得手足无措,一时不知是该*掉还是该继续扣留着。
最终瓦剌军头领也先决定留其性命,方便向明朝索要钱财粮草,以能加强实力。也先的如意算盘是皇帝在自己手中,明朝上下敢不听自己的要求?
明朝的大臣们还真不理会也先的要求,危难之际,于谦站了出来,与群臣商议,立正在担任监国之职的朱祁钰为新皇,遥尊已成了俘虏的朱祁镇为太上皇。
朱祁钰,是朱祁镇的异母弟,明朝的第七位皇帝,他的登基可以说是富有戏剧性,因为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位皇帝是这样的离奇背景下成为九五之尊,当然了,他的结局也是戏剧性的。
他登基之后,于谦主持朝局,面对也先挟太上皇以索要财物,明朝上下不曾理会,似乎告诉也先,那太上皇朱祁镇,你随便处理,*也行,不*也行。
也先对于手中的这个俘虏皇帝,若*掉,又担心明朝疯狂的报复,若不*掉,似乎又没有什么利用价值,恼羞成怒之下,他集结兵力,攻打北京。
此时的北京有千古名臣于谦坐镇,而且深得朱祁钰的信任,不久,在于谦的努力之下。成功地抵挡了也先的进攻,史称北京保卫战。这一战,使得大明王朝气数未尽,它的寿命得以延续,并且重创瓦剌军。
瓦剌军兵败后,元气大伤,以释放太上皇朱祁镇为诚意,向明朝求和。朱祁钰的龙椅尚未坐热,自然不希望朱祁镇归来,可迫于天下议论,他不想落个无情无义的名声,无奈的只能迎接朱祁镇回朝。
朱祁镇这个俘虏皇帝,在外吃尽苦头,足足经历了一年,因为自己的幼稚无知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更为史料增添了奇葩的一笔。
四、帝王之家有风险,朱祁镇被软禁八年,然而,最后又画风突变。朱祁镇狼狈不堪回到大明王朝,新皇朱祁钰亲自迎接,兄弟二人嘘寒问暖。朱祁镇的沧桑经历,再加上颜面扫地,无力再有让朱祁钰退位的想法,而朱祁钰也没有让位的意思,九五之尊这个位置,充满光芒。
虽然朱祁镇没有再登基之心,但奈何朱祁钰有阴险之意,因为担心复辟,朱祁镇被安排在南宫,说是让其安静生活,实为软禁,宫门上了锁,一切外面的联系中断,更有锦衣卫严密看管,这种生活与坐牢无异。
这种心惊胆战的软禁生活,朱祁镇过了八年,接着,他的人生迎来了真正的春天。朱祁钰突然病重,将不久于人世,这种变故让朝廷再度乱成一锅粥。
面对诺大一个朝廷无主的局面,旧臣王振的门下太监曹吉祥,召集被朱祁钰所压制的徐有贞、石亨、许彬等人密谋,想拥护太上皇朱祁镇再次登基,毕竟这些人以前一直是跟着朱祁镇的,若登基成功,他们的荣华富贵,自然不在话下。
这些人打破南宫大门,将朱祁镇救出,并跪下高呼请陛下登位,一头雾水的朱祁镇就这样被扶上皇位,然后徐有贞宣读太上皇复辟,殿下的文武百官听得莫名其妙,然而事实面前,只能顺从,史称南宫复辟。
就是这么狗血的,就是这么儿戏般,朱祁镇既担任了明朝的第六位皇帝,又担任了第八位皇帝,可谓是史无前例的。
五、仓促之下,历史上出现两位皇帝并存的荒唐之事。由于复辟仓促,朱祁镇再度登基时,竟然忘了下诏书罢黜朱祁钰,于是出现了两位合法皇帝同在存在的局面。直到一个月后,再下诏书贬朱祁钰为郕王,并且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将之软禁于西苑。
病重的朱祁钰哪经得起折腾,很快逝世,朱祁镇为出心中恶气,并没有将他安葬于皇陵,而是以亲王的规格处理,所以在明朝十三陵中,没有朱祁钰的陵墓,虽然他是合法的皇帝。
朱祁镇复辟之后,做的最令人痛惜的事情是下令*了千古名臣于谦,这与于谦在他成为俘虏期间,另立朱祁钰为新皇有关。
当然了,这也与徐有贞、曹吉祥等等这些曾被压制的群臣的煽风点火有关,再者,一朝天子一朝臣,历史的规律从来如此。
六、朱祁镇的一生,帝王之家的无常写照。朱祁镇的一生也是短暂的,他只活了三十七岁,过了七年的太子生活,接着当皇帝十四年,但基本是垂帘听政下的傀儡,人生变故后,当了一年的俘虏,又被软禁八年,最后又复辟当了八年皇帝。
这种人生经历可谓是令人嘘唏不已,有点悲惨,有点惊奇,有点狗血,但它实实在在记载在史料当中,让世人阅读着帝王之家的无常,世事的变幻。
朱祁镇的帝王生涯,对大明的国运论不上有贡献,甚至是有极大程度的破坏,他的历史功绩微乎其微,与他的父亲朱瞻基相比,简直是可以直接忽略不计。
若说他的贡献,可能与他的沧桑而懂得生命的可贵有关,他是大明王朝第一位下令废除殉葬制度的帝王,这种泯灭人性的恐怖制度,从他之后的帝王,再也没有发生过。
这有些讽刺,一个最窝囊的帝王,做了一件最有人性的事情,也许他自知一生平庸,难以流芳千古,只能结合自身经历,做一件能让世人铭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