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神分析学入手,运用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和本能理论对奉俊昊导演的电影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可以开阔影视研究的视野,拓展美学研究的思路。
国外学术界对弗洛伊德的研究开始于19世纪,现如今成果已经相对完善。
20世纪20年代中期,法国先锋派电影导演和理论家路易·德吕克、杰尔曼·杜拉克等人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弗洛伊德关于创作的源泉来自弗洛伊伊德精神分析学观念。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成为电影研究指导理论之一。
尽管弗洛伊德的理论有各种褒贬倾向的评价,但弗洛伊德的贡献不可磨灭。
他提出了精神分析理论,包括潜意识、人格结构、性本能和释梦等理论,开拓了人类的思想领域,值得肯定。
精神分析学理论于上世纪60年代末被引入电影研究领域并不断发展,其部分成为电影批评理论而存在。国内目前对于弗洛伊德的研究无论是与文学作品还是电影作品相结合每年都在增长。
研究方向也逐渐多样化。但是目前还无人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角度研究奉俊昊导演的电影。
国内目前还没有理论专著研究奉俊昊导演。经调查发现,国内主题为奉俊昊电影研究的论文在知网中检索得知:文献总数为46篇,其中硕博论文13篇。
不同研究者对于奉俊昊导演的电影作品选择了不同的切入角度,目前还没有研究者选择精神分析学角度分析奉俊昊导演的作品。
在硕博论文中,由于时间原因,缺少对于奉俊昊导演最为出色的电影《寄生虫》的研究。且检索出的论文中多对奉俊昊导演艺术进行研究,涉及影视专业方面内容较多,研究与美学相关程度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