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曾一鸣的想法是很单纯的,他认为这首歌是和他同时代的歌,是70后和80后的青春,所以他喜欢这样的情怀,并且他很自信这首歌能唤起同龄人的共鸣。
退一步来说,他还有傲人的唱功加持。
曾一鸣说,他从来没想过自己会被淘汰,他做一切的选择,都是基于他一定能留下来的预设,他连奇袭成功之后唱什么歌,都已经列清楚了。
可是失败,就是这样意想不到地降临了。赛后,他的这首歌也反响平平,令他大失所望。
曾一鸣终于意识到,或许,属于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他承认:“我确确实实觉得自己在这个时代上,还有一点脱节。”
曾一鸣就好像一个工匠在家打磨了好久一把宝剑,终于亮出来的时候发现这个世界开始用枪了。
一代人的时代过去,意味着这代人话语权的丧失。在娱乐圈这个吃青春饭的地方,流行文化的话语权早已被年轻的90后、00后们紧攥在了手里。
当年的选秀歌手们,在当下面临最普遍的评价,就是“油腻”。而那种炫技的唱法,总是会被观众打上“油腻”的标签。
曾一鸣参加完这次《歌手》后,照样没能逃掉“油腻”的评价。
其实相比于歌唱“油腻”,更可怕的是被骂做人“油腻”。
这些基础扎实、见识丰富却从没有功成名就的“老男孩”,身上总是透着一股别人不能理解的自傲和锋芒,而这种傲慢,总没有人愿意买单。
和曾一鸣同岁的金志文,当初参加《我是唱作人》时,自恃有十分丰富的音乐制作经验,在节目里先是批评钱正昊demo试唱“不走心”,后又讽刺周笔畅的program“是用鼠标点出来的吧”。
这些看似不尊重其他歌手的行为,一夜之间被网友怒批“油腻”,骂到金志文之后在节目里说话都变得谨小慎微、大气都不敢出一口。
在早期选秀的大潮中兜兜转转。他们身上的悲情,也是早一批壮志未酬的选秀歌手的缩影。眼下这一代人又陷入了十分现实而深沉的“中年焦虑”。
他们其实很难拥有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下了舞台,多半都要回到原来那样才华无处施展的境地。
能够理解的是,这些歌手有他们骄傲的资本,却总是得不到应有的承认。
而如今,他们又悲哀地发现,年轻一代已经开始不认可他们引以为傲的才华了,他们的价值,终究被时代的洪流远远地卷走。
这个时代,有唱功有才华还远远不够,甚至不是走红的必要因素。这成了有实力而没有成功突围的选秀歌手们的“中年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