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李太白有父亲吗,李太白有后人吗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1-22 14:16:09

文|李思达

唐朝李太白有父亲吗,李太白有后人吗(1)

《铁杵磨针》,现代,戴敦邦,国画。该画取材于中国家喻户晓的传说

关于李白少年学习生涯,在中国有一个家喻户晓的传说:“铁杵磨针”,这个故事最早见于南宋时成书的《方舆胜览》,称少年李白读书山中,由于感觉太辛苦,又耐不住寂寞,就私自跑出山来,在路过眉州象耳山的时候看见了一个武姓的老婆婆正打算用铁杵磨针,李白受到激励,于是又返回山中苦读。从此,也给世间留下了一段“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佳话。

虽然传说很美好,但在这个故事中唯一有事实影子的,恐怕只有李白曾在山中苦读。其实,有专家研究后指出,铁杵磨针的故事不仅仅附会在李白身上,道教的玄武大帝、佛教高僧昙翼都有类似的传说,只是因为李白的盛名,使得以他为主人公的版本在民间传说中胜出,成为后世激励人心的故事而已。至于为何地点会设定在眉州?这极有可能是当时眉州拥有好几座佛教禅宗大寺的缘故。当时,禅宗北派重视渐悟,而“铁杵磨针”的说法和他们主张精神最为契合,于是他们便依托名人李白的噱头,暗中兜售自己的主张,强行安排李白长途跋涉,从江油匡山跑到此地看老婆婆磨针罢了。不过有趣的是,受此说法激励,青莲乡也将一条小河令名为磨针溪,宣称是真正铁杵磨针故事发生地。到了20世纪80年代,当地小学生还发起倡议,和全国小朋友一起捐献零用钱在此修了一个磨针亭,以此纪念李白“铁杵磨针”的故事,也算得上是同人倒逼官方的一个范例了。

唐朝李太白有父亲吗,李太白有后人吗(2)

抛开这些励志的传说不谈,李白能成为天下闻名的诗仙,虽然和他天资聪颖有关,但和他在大匡山中苦读,耐得住寂寞磨砺学业也是分不开的。明人方弘静的《千一录》就曾记载:“太白读书匡山,十年不下山;浔阳狱中,犹读留侯传。以彼仙才,苦心如此。”可见李白在山中苦读的事迹,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励志的一部分,让千百年之后的明人都赞赏不已。

李白山中苦读几乎完全都是自学。因为他家是侨居彰明,按当时风俗,社会地位不是特别显赫,纵然家境优沃,恐怕还是无法进县学,只能靠自学和家人教导为主。说到这里,人们又不得不好奇李白的父亲李客到底是怎样一个奇人:他连真名都不愿意留,却很明显有着极高的文化根底。从李白小时候就能让其诵读《子虚赋》就可见,这个李客绝非俗人。李白在山中自学苦读时阅读范围极广,按他自己的说法是“十五观奇书”,“颇尝览千载、观百家,至于圣贤,相似阙众”,言下之意是文史、诸子、儒家无所不读,从他诗中自由自在地应用各种人物典故来看,此言绝非大话。不过正因此,人们除了佩服李白下苦功夫打下扎实基础之外,更不由得会好奇:这个能提供给李白丰富的书籍资料的神秘李客,到底是何方神圣?难道真如李白所言,他们家是破落贵族,因而才会在闭塞的巴西川北之地隐居之时,还能如此重视文化教育?可惜的是,这些疑问很难得到解答了,后世的人们,只能从李白的只言片语中去推测他们家的来历了。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