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君子,假好人的窝囊废皇帝朱祁镇)
对于朱祁镇,我说说我的看法,要有不对的地方您可以指出,咱们一起讨论一番。朱祁镇从来都不是一个好皇帝,也算不上什么好人,甚至咱们不夸张的说,朱祁镇是皇帝中排的上号的败家玩意儿,心性凉薄的窝囊废。土木堡之变咱们就不提了,总有人把朱祁镇废黜人殉的事儿拿出来说事,我就想说一句,咱们评价一个皇帝的下限这么低了么?人殉这样残忍落后的制度,但凡有点良知和人性的人都会排斥(所以大家先别忙着吹明太祖、明成祖、明仁宗和明宣宗,大明王朝在殉葬问题上真是落后野蛮到了极致,活该挨骂)而朱祁镇只不过是做了他身而为人应该做到事儿,怎么就让大家如此大肆追捧?如果朱祁镇是好人,那废黜肉刑的汉文帝岂不成了活菩萨? 更何况*于谦的账咱们还没算呢!这篇文章我们就来好好捋一捋朱祁镇的一生,看看他的“英雄事迹”究竟算不算是个好人。
(历史上王振的年纪比朱祁镇要大很多,根本不可能出现大明风华里两人年岁相仿的情况)
宣德十年,明宣宗驾崩,太子朱祁镇继位是为明英宗。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朱祁镇继位谁最高兴?非他的伴当太监王振莫属。王振本来是个举人,但这位大爷可能痛感宦官集团文化水平不够,于是很是刚烈的自阉入宫,由于文化高又有眼力见,明宣宗让王太监去服侍太子,所以王振与朱祁镇朝夕相处感情很好,而这份亲近和信任也为王振后来的权倾朝野奠定了基础。
朱祁镇虽然是皇帝,但上头有太皇太后张氏监国,下头有三杨辅政,朱祁镇不过充当自动盖印机而已,连带着王振也只能夹着尾巴做人。好容易熬到正统七年太皇太后病死,三杨退休,属于王振的日子才终于到来。
朱祁镇当了皇帝后对王振依然亲近非常甚至言听计从,他不但放任王振操持政务,甚至私下里还一口一个“先生”称呼,这下子王太监更加不可一世。从后的角度来看,作为明王朝的第一个权阉王振为太监们立下了一个标杆,什么勾结朝臣,把持朝政,贪污受贿,徇私舞弊算是老一套了,王太监还极精通内斗,这货大肆培养私人势力,扶持党羽掌控要害部门,对反抗自己的朝臣进行政治攻击和肉体迫害,颇有一些“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老大气度。而英宗对此不闻不问,估计心里还偷着美呢,你看人家王先生每日如此辛勤的处理朝政,真是朕的大忠臣啊!这时候的朱祁镇,不过是一个瞎了心的傀儡皇帝而已,天下姓的是王,而不是朱。
正统十四年瓦剌大举入侵大明,其时大明国势强盛,朱祁镇的骨子里也颇有些太祖、成祖的血性,平日里就无比羡慕成祖出兵塞外驱除鞑虏,创建不世功业,现在大好的机会摆在眼前岂有不拿下之理!王振小算盘也打的啪啪响,在他看来瓦剌不过是土鸡瓦狗,只要天子出马肯定手到擒来,这既满足了皇帝封狼居胥的伟大愿望,自己更有了军功的加持,地位更稳如泰山!于是在他的一通忽悠下,政治经验为零、军事经验为负数的朱祁镇欣然打算御驾亲征!
说实话,御驾亲征也没什么问题,毕竟皇帝亲临边境参加战斗对战士们的士气是极大的加成,但您看看朱祁镇和王振所做的准备简直能把人给气死,这两个蠢货真正做到了“说最牛逼的话,挨最狠毒的打”。
(看看明军的行军图您就知道明英宗和王振是何等的弱智)
首先是英宗急于求成,两天之内就凑了二十万大军(最多十万出头,不过号称五十万),粮草兵器也草草处理,颇有一副你们一块上,我揍完你们赶着去吃饭的潇洒气质。当然了,为了展现雄风肯定要有观众,于是朱祁镇同志大手一挥带上了括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在内的文臣武将、朝廷勋贵一百多人一起出征。既然是观众嘛,对于出征的路线和细节就不劳各位操心了,你们只要到时候鼓掌欢呼就可以了!于是朱祁镇放着四朝元老张辅不用(这位是跟着永乐皇帝打江山的,两次出征安南,是一名战斗经验十分丰富的老蒋)反而把所有的军政大权都交给了王振这个死太监,而且还头铁得对大臣们的劝谏一概不理,于是这支毫无准备,更无后勤供应的队伍浩浩荡荡出发了。
出征从最开始就很不顺利,由于粮草储备不足,还没到大同军粮就已经耗尽,不少将士冻饿而死。好不容易到了大同,王振一听守城的将领和太监一说才知道瓦剌部队作战凶狠不好惹,真要打起来咱们极大概率会输,刚刚还猛如虎的王太监马上怂了,干脆我们撤退吧!于是大军以牺牲不少人的代价来了个大同一日游,浩浩荡荡的回北京了......